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五十一章 議徵(第2頁)

 說到這兒,司馬懿停下來看了看曹丕的神情,只見皇帝面露笑容、喜上眉梢,知道自己的一番話是說對了,當即又加了一把火:“陛下,西蜀平定之後我大魏再修養生息幾年,就可分兵三路,一路從青徐發兵渡江直襲吳郡,一路從宛城南下直取江陵,一路則可從蜀中順江而下,如此三路大軍三面齊攻必可一舉掃滅東吳,誠如是則天下一統、陛下偉業成矣。”

 司馬懿不僅給出了出兵伐蜀的理由,而且還繼續言說了平蜀滅吳的藍圖,這一番激昂的言語直說到曹丕心裡去了。

 要知道曹魏雖是名義上經漢朝禪讓而建國,但天下有識之士尤其吳蜀二地之人皆知其名為禪讓實為篡位,甚至在曹操時代周瑜就已經做出了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的論斷,因此曹魏政權的合法性一直有著很大的隱患,蜀漢也是常常以此來攻訐他們。而曹丕其人功業又遠不及乃父,所以他做皇帝的說服力是不夠的,故而曹丕非常想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立下不世的功業向天下人證明大魏代漢是眾望所歸、順天應人的。

 此時曹丕沿著司馬懿的謀劃暢想了一番,如何不感到欣喜?他心裡是激動無比,正要出言稱讚司馬懿,哪知侍中劉曄又出來搶先奏道,生生地將他要開口的話給憋了回去。

 “仲達,公只看到伐蜀的美妙前景,卻忘記當今天下乃是三足鼎立之勢了嗎?”劉曄苦口婆心地說道:“孫權本就是反覆無常之輩,近日吳蜀似乎又有重新結盟之意。我軍若伐蜀,孫權必攻我而策應諸葛亮,一旦我大魏在東西兩線受到吳蜀的同時攻擊,則難免首尾不相顧,萬一有失,國家就危險了啊。”

 司馬懿聞言不免為之一滯,他不是沒想到孫權那邊,但東吳眾人他一向不放在眼裡,料想國內人才濟濟足以應對。

 司馬懿想出言反駁,哪知劉曄又接著說道:“況且蜀道艱險,諸葛亮又謀略過人,要想一舉掃滅蜀國哪有這麼容易啊?”

 華歆、陳群見劉曄如此有力地支持了自己,也是紛紛言說伐蜀之敝。曹丕本就是臨時起意的,此刻見群臣大多數反對,一時感到意興闌珊,擺擺手無力地說道:“罷了,此事日後再議,朕乏了,爾等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