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五十八章 歲計(第2頁)

 楊清心算了一會兒,說道:“如此說來,以每戶四至五人估算,除去民戶八十七萬人,兵戶五萬五千則人數在二十五左右,吏戶三萬在十四萬左右,則我大漢目前能掌握的人口約有一百三十萬。”

 馬謖見楊清計算出具體的人口,亦說道:“某記得永和年間,整個益州尚有人口七百多萬,靈帝末年也有六百多萬,可如今就算算上南中諸郡的人口也只在兩三百萬間,看來是多年的戰亂致使人口大減啊。”

 馬謖說得倒不錯,雖說自天下大亂後益州並沒有像中原各州那般大戰連連,而且多有從三輔、南中等地因避亂而遷入的流民。但實際上自黃巾之亂後,益州之地也多受戰亂波及,如劉焉劉璋父子與蜀中豪強、東州人士之間的混戰以及先帝入蜀之戰,這些戰爭雖不如中原各諸侯之間爭霸大戰那般範圍廣、時間長,但仍然對益州的生活秩序造成破壞,如此人口有所消減也就可以理解的了。

 想到這裡,楊清不禁哀嘆戰爭的殘酷,各方爭戰不斷,受苦的終究是老百姓,只有儘快完成天下統一,百姓們才能過上和平安定的日子。

 只是楊清也知道人口消減,戰亂的因素雖大,但戶口被蜀中的世家豪族隱瞞藏匿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吧,有大量的奴婢、部曲、莊客、私屬未被統計。

 自東漢中後期以來,世家豪強的勢力和特權不斷增大,他們名下的田土接連寬廣無比、奴僕莊客不計其數,塢堡莊園經濟逐漸成為社會的主要經濟方式,故而這些世家大族掌握的資源不斷增加,而朝廷能掌握的各項資源則不斷減少。

 其實蜀漢在這方面的情況還算好的,劉備入蜀後就由諸葛亮牽頭制定《蜀科》嚴肅法度,一改劉璋時法紀鬆弛、放縱豪強的施政態度,諸葛亮任丞相後更加註意抑制豪強,故如今雖然說不上從這些大姓身上拿回多少資源,但總算讓豪強們不再任意地吸取國家的血液。

 而曹魏和東吳他們就慘了,一個為了篡漢開國時給予世家大族的利益太多,一個自創基時就受制於血脈較遠但勢大的遠支宗室和根基深厚的江東土著士族,所以他們那邊戶口隱瞞的情況更為嚴重。

 馬謖不是不明白這個緣由,他是知道其中利害牽扯太深,此時不好提及罷了。其實在場的其他人也清楚人口大減有世家大姓參與其中的緣故,但對世家豪強只能徐徐圖之,一旦處理過激,恐有禍亂髮生,故眾人皆心照不宣地避過此節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