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郡兵(第2頁)
“霍兵曹,汝掌管兵事,城中還有多少兵馬?”
霍堅嘆了口氣,說道:“府君,自高定聯合雍闓叛逆以來,我越嶲三千多郡兵為抵禦夷兵多有折損,如今城中只剩下八百五十三人了。”
楊清微微點了點頭,這個數目和他估計得差不多,龔太守在時尚有一千多兵力,可是自不久前高定突然發難之後,郡兵又陣亡不少,如今就只餘下不到兩曲的人馬了。
先漢以來,地方郡國上最主要的官員為太守、都尉、監御史,太守治民,都尉治軍,監御史則掌監察之責。
而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一郡之武事,雖在地位上僅低太守半級,但還是要受太守節制,以至到後來多有太守兼任都尉之事發生。
當然監御史在武帝元封元年就不再派遣了,以後就以刺史去監察州郡秩比六百石以上的官員。
因此先漢郡兵多由都尉直接統領,而光武中興後,朝廷實行省罷郡兵、與民休息的政策。建武六年,朝廷下詔,省諸郡都尉,並職太守,無都試之役,將都尉的職能併入太守職能中,並取消一年一度的郡兵都試。
這就使得郡兵變成太守直接統領,且郡兵的數量和訓練大為減少。然而實際上後漢在內地不設郡都尉以太守領兵,而在邊郡則有時設置都尉或屬國都尉領軍並轄縣。
然而越嶲郡雖為邊郡,但仍未設置都尉,郡兵直接由太守掌管,所以楊清這個郡守實是有軍政大權在手的。
而且他也深刻明白後世偉人所說的槍桿子出政權的至理,要想在越嶲做出一番功績,就先要把兵權牢牢地掌握住,如此一來自己的話下面的人才能真正地聽進去和執行下去。
所以這雖是他到越嶲的第二日,但他決定以太守身份的大義乘所有人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以訊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城中的郡兵掌控到位。
“八百多人實在是有些少了,萬一夷人又來攻城,恐怕難以抵擋。”楊清道:“因此我等還須徵發一批青壯入伍方能安枕無憂。霍兵曹,以為然否?”
若想掌軍,霍堅作為郡府中直接掌管兵事的屬吏是繞不開的,故楊清希望此人能夠跟自己的步調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