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督農(第2頁)
高定此賊在南中的勢力著實不小,楊清以前遠在成都尚無太大的感受,來到越嶲郡直面夷人的兵鋒之後,他才知道高定這個夷王的影響力不僅僅侷限於他的叟夷本部族,就連青衣江下游、岷江西岸的一帶的青羌也有不少部落聽從他的號令。
漢嘉郡旄牛縣附近的旄牛夷自百餘年前就已反叛朝廷,自成都到邛都的旄牛道也因此而斷絕多年,此次高定發動大規模叛亂,旄牛夷王也與之呼應,任由高定在旄牛縣修築營壘。
好在靠近安上的青羌部落還是臣服朝廷的,要不然安上早成南北夾擊的困勢了,而他也就不敢前往安上北部督農了。
頭次外出巡視,楊清自然是做好了完全之策,不僅將為數不多的騎兵全部帶走,還令雷雄帶三屯刀盾手、柳隱帶一屯長槍兵併兼領一屯弓弩手隨同護衛。
這些軍士大多是老卒,雷雄又熟知安上地理,有他們保駕護航當是無虞。
沿著來時的安上道向北行去,只見一路雖多山谷丘陵,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夾雜其間,顯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當今天下,北方多種粟米,長江以南多為稻米,至於小麥則南北皆有種植,而越嶲郡卻只種稻米。
當下已是四月底,主糧已栽種完成,因此所遇農人皆在伺弄瓜果菜蔬,叛軍的兵峰並未抵進此間,故沿途各村莊竟然少有的祥和安寧。
安上城以北就只有兩個鄉,這一日,楊清等人到達了離縣城最近的黃鄉。聞聽太守行春督農至此,本鄉的有秩和三老等鄉吏以及有名望的耆老皆來拜見。
如今季漢在縣以下還是十里一亭、十亭一鄉的建制,在鄉設有嗇夫、有秩、三老、遊徼四位主要的鄉吏管理鄉亭事務,三老掌教化,遊徼循禁盜賊,嗇夫或有秩則職聽訟、收賦稅。
至於嗇夫有秩二職的區別,則在於鄉的大小,鄉戶五千則置有秩,不足五千則置嗇夫。
這四類鄉吏都是國家經制的官吏,直接有朝廷發放俸祿,如有秩和三老皆秩一百石,可見當下朝廷對鄉村擁有較強的控制。
實際上後世常說的皇權不下鄉並非貫穿於整個古代,甚至這種情形在封建時代的佔比並不算很長,先秦兩漢時國家對鄉村一級的控制力極其之強,這個時代皇權是要下鄉的。
而真正意義上的皇權不下鄉要到士紳階級全面崛起的明清時了,然實際上就算是明清兩朝,在國家統治強大的時期,皇權的觸角也會伸及至鄉村,只是或多或少罷了,究其緣由很重要的一點是華夏政治文明極其早熟所致。
所以楊清這個太守一來到黃鄉,有秩三老等小吏就趕緊過來稟報治下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