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2頁)
高定又是一聲冷哼,陰陽怪氣地,笑道:“好,那今天本大王就給你鄂大將軍念念那位楊太守的來信。”
但聽得書信曰:“高定大王鈞鑒,自公造逆以來,兵禍連結,塗炭生民,朝廷震怒,神人共憤。
清雖不才,身負王命,遠涉越巂,順天應民。吾有一言,望公細聽。
今我大漢雖偏守益州,然天子仁厚愛民,諸葛丞相才高智深,忠志之士勝過清者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皆欲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王師雖遭大喪,然諸葛丞相聚合人心,我大漢仍有精兵十萬,虎視漢江,震懾凶逆。
李求承狂妄作亂,對抗天兵,自取滅亡,當有此敗。然吾感上天慎殺之德,特釋部族,各反其家,復為良民,以表誠心。
望公能幡然悔悟,反正歸漢,則漢夷兩族幸甚,天下幸甚!
若公不識天命,不知時務,絕天棄道,頑抗到底,他日天威一旦降臨,那就是滅頂之災。
此間道理,望公深思,吾於安上,專候佳音。
越巂太守楊清致上!”
高定一口氣唸完,喝了口酒水,偏坐在位子上,等待鄂煥的反應。
鄂煥雖不會漢字,但也能將此信聽懂個大概,他怒氣上湧,青筋暴起,一拳拍在案桌上叫道:“楊清小兒,欺我等太甚,竟還敢寫信嘲諷大王,實在是可惡之極。”
“大王,這口氣可不能就這樣嚥下去啊。”鄂煥怒道:“還請大王下令,末將再帶兵馬直取安上,這次定要將砍下楊清小兒的狗頭。”
高定氣極反笑道:“哦,這次你打算帶多少兵馬?”
鄂煥想了想,道:“大王只需給某萬餘兵馬,定可獲勝。”
他為人雖是莽撞,但軍中探子這些天也已探明,楊清聯合古梨部可動兵馬足以六千之眾,且裝備不凡。依他想來,若想再與楊清爭鬥,所提兵馬一萬人是要的。
萬餘兵馬?聽得此數,高定嘴角不禁一陣抽動。
他說是聚眾不下五六萬人,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除卻老弱病殘,可用之兵不過兩萬多人,而所能依仗的精兵也不過八九千人。
而前些天李求承和鄂煥帶去的四千多人全是精兵,沒想到一戰就折損個乾淨,初聞敗訊時,高定的心都在滴血,這可是自己一半的精銳啊。
更何況還折損了李求承和鄂豹兩員大將,鄂豹是個弱於乃兄的莽夫就不必多提,那李求承可是高定向來依仗的贊畫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