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一百一十八章 永昌(第3頁)
原來呂凱先祖乃是秦國名相呂不韋,當年呂不韋因與秦始皇爭權不勝,落得個自殺身亡的下場,其家族也被流放至蜀地。
大漢數百年,呂氏一族為避爭端,逐漸從蜀中往南中遷移,直到遷到永昌郡這才定居下來。
呂不韋乃是一代名相,其家族也是頗為茂盛,故而呂家在永昌郡頗有名望,就連郡治也是永昌百姓尊奉呂不韋而命名為不韋縣。
所以呂凱雖非永昌太守,但說起實際聲望,其人不在太守之下,甚至可以說在永昌地界,呂凱的話比太守還管用幾分。
雍闓起兵之初,也曾遣使去勸說呂凱一同舉事,不料被其斷然拒絕,惹得雍闓惱怒非常。這廝後來又靠上了孫權,更是志得意滿,對永昌郡覬覦萬分。
他本是益州大姓,按理說完全可以請求孫權任命他為益州太守,可是他卻所圖遠大,只願做永昌太守去佔領永昌郡。
究其原因除了想要剷除不聽話的呂家之外,還有益州郡早就是他囊中之物的緣故,他雍家本就在益州郡說一不二,實乃真正的土皇帝。
若是再佔據了永昌郡,那麼他們雍家豈不是名正言順地擁有兩郡之地了嗎?這番計較,雍闓自是早已盤算清楚,所以才這麼盡力前來攻打不韋城的。
永昌軍民雖在呂凱王伉二人的領導下堅決抵抗,但原先有著東吳的支持,雍闓還有時間徐徐圖之。
可是近些日子他探得消息,諸葛亮主導朝政之後當機令斷,旋即派遣尚書鄧芝出使東吳,與孫權重修盟好,以此斬斷了自己一方的外援。
難怪最近自己連連向東吳求助,東吳一方都愛搭不理的,原來孫權拋棄了自己又和諸葛亮走到了一起。吳人背信棄義果真如家常便飯,實在是無恥之極。
雍闓想到吳人的做派就來氣,但他不也敢對東吳明著動怒,畢竟這是他唯一能夠依仗的外援。
幸好東吳一方還沒有把事情做絕,劉闡這個益州刺史仍然駐守在交益邊界,這表示孫權還沒有徹底放棄南中這幫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