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一百一十九章 朝爭(第3頁)
曹丕稱帝后旋即將秘書省改為中書省,因孫資、劉放二人資歷相當,遂以劉放為中書監,孫資出任中書令。
雖然中書監居中書令前,但中書監、中書令地位同班,乃是共同執掌朝政,開啟了中書高官官為宰相的先河。
所以此時的孫資所得上乃是曹魏朝堂上的重臣,見他出言反對劉曄的謀劃,曹丕正了正身子,問道:“哦?不知孫卿有何高見?”
孫資道:“陛下,劉侍中雖然言之有理,但卻忽視了西蜀的地形和諸葛亮的才能。”
“哦?卿細細言之。”曹丕奇道。
孫資得當曹丕的鼓勵,朗聲道:“陛下,西蜀遠居西南,有崇山峻嶺與關中相隔,道路險阻,難以卒除。昔日武皇帝興大軍於漢中與劉備爭奪西蜀,終究因為糧草轉運困難,戰線險阻過長而不得不撤軍,遂讓劉備得志於蜀中。
“今陛下若動兵於西蜀,則不免面臨道路遷徙之苦、糧草轉運之難。又兼諸葛亮擅治國,雖然其國中兵衰民弱,然有蜀道之險,足可抵擋王師。”
“王師一旦久攻不下,不過是耗費錢糧、徒耗國力罷了,因此臣以為陛下若興軍,不如向吳而不向蜀。”
劉曄被孫資反駁,心中不禁一陣冷笑,此等文吏不曾遊於亂世興亡,只效逢迎上意,如何能明興國安邦之理。
劉曄心中冷笑不已,面上卻平靜地說道:“陛下,正是諸葛亮善治國,我等才不能給予他喘息之機,定要一鼓作氣,起大兵往西蜀征討,一舉克之。”
他又怕曹丕不能信服自己,又勸道下,如今西蜀國中兵力損傷大半,又連喪法正、劉巴、馬良、馬超、黃忠等文武大臣,南中三郡又起叛亂,正是上蒼資於陛下用武之機,陛下不可不珍惜。
“此等千載難逢的機會一旦錯過,日後恐難再尋也,望陛下萬萬不能畏懼蜀道艱難,此等良機當起大軍一舉而克,方是正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