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三路(第3頁)

 先帝見到馬忠後與其詳細交談一番後,對當時的尚書令劉巴說道:“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可見,先帝隱隱間已將馬忠與黃權相提並論了。

 這次諸葛丞相將馬忠外放南中擔任太守,就是為了發揮他寬濟有度、處事能斷的才能,他日南中平定之後必要簡選能吏留守,馬忠文武雙全,正是合適人選。

 南中叛亂三賊,尤以牂牁郡朱褒最為勢弱,因此他這一路兵力最少,只有五千餘人,不過朱褒此賊又非什麼長於軍事的名將,馬忠前去足以對付。

 而第三路主將則是庲降都督李恢,諸葛亮命他統帥一路兵馬從平夷縣出發按大道進攻益州郡,與之同行的乃是原犍為郡太守、新任益州郡太守王士。

 庲降都督區乃是先帝劉備入蜀後再南中地區設置的戍衛重鎮,也是季漢朝廷在南中地區設立的最高軍政機構,其最高長官就叫做庲降都督,與漢中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併為季漢常設的四個鎮戍都督。

 庲降,音同來降,乃是希望南中不服王化的夷人能夠前來投降之意。

 首任庲降都督是鄧方,其人安遠強志、允休允烈、輕財果壯、當難不惑,能夠以少御多,殊方保業,當然礙於各方面條件,鄧方在任上對南中的掌控力不是很足,其駐地也設在朱提郡北部邊緣的南昌縣,這裡靠近犍為郡,遠離南中腹地。

 第二任庲降都督則是李恢,他是南中益州郡本地人,他上任之後將治所從南昌縣向東南搬遷至一百多里的平夷縣,該縣屬於牂牁郡,稍微增強了朝廷對南中的控制力。

 但是這仍有不足,南中叛亂後,李恢無力憑藉自身力量無力平叛,只得勉強退保平夷縣。

 如今朝廷大舉南征,他既是南中最高軍政長官,又是益州郡本地人,因此朝廷讓他別領一路大軍向自己老家進軍。

 現在南征的將領和兵力不僅都已確定,就連平定叛亂之後留任的郡守業已籌備妥當,只待三路大軍進兵順利會於益州郡,就能完成王命、立功南國。

 諸葛亮看著趙雲問道:“子龍將軍以為這進軍方略如何?”

 趙雲沉吟半晌,摸了摸頜下的鬍鬚回道:“丞相佈置精妙,雲等自當竭力效死。”

 諸葛亮微笑道:“既然諸位皆無異議,令汝等眾將各領本部兵馬,十日後匯於城外中軍大營。”

 趙雲等諸將聞令起身應道:“謹遵丞相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