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渡瀘(二)
昨日,趙雲等人去了郡兵軍營檢閱了軍士,發現郡兵戰力確實強勁,他們詳細地詢問柳隱等人,對楊清的練兵之道大為讚賞。
尤其當他們知道軍中設有講武堂和識字堂時,更覺驚奇,待柳隱稍加解釋後,這些兵法韜略俱是一流的大將頓時明白了其中的好處,紛紛言說要在自家營中學習推行。
“明之,你這個教授軍士識字的法子真的能提升戰力?”一說到兵事,關興也來了興趣,嚴肅地問道。
楊清微微點了點頭:“不錯,我大漢如今偏居益州一隅,兵員不足,只有練出精兵方能與魏吳抗衡。
而精兵則對軍士的素質要求甚高,不僅要他們體魄強健、武藝純熟,也要讓他們多少識得文字,能夠迅速看清聽懂令旗指揮,甚至領會上官的戰術意圖,如此令行禁止、上下一心才能發揮出我漢軍最大的戰力。”
趙雲聞言思忖了一會兒,頷首道:“明之所言甚合丞相講武治兵的方略,尤其丞相所創的八陣圖甚為巧妙,本就對尋常將佐要求極高。
若是底層小卒也能識字,則佈陣即可迅疾,運陣亦可敏捷。明之,某看汝推行的講武堂和識字堂可稟報丞相,若能在全軍推行,則我漢軍的實力必定能大為提升。”
“叔父說得極是,明之可從之。”關興也極為贊同推行此法。
楊清欣然遵允,他早有此心,在越嶲郡兵搞講武堂和識字堂本就是試行,現在看來效果不錯,後面自是要建議諸葛亮推廣到全軍,而且講武堂日後可更進一步獨立出來作為專門培養漢軍軍官的學校,作為國家成制。
三人又閒談了一會兒,不想已近午時,共同用過膳之後就各自回去休息了。
下午,楊清向諸葛亮稟報了自己的練兵心得,諸葛亮本就極為重視治戎講武這塊兒,一聽講武堂和識字堂的情況當即明白其中的妙用,遂欣然贊同,只待南中之事結束返回蜀中後再予以施行。
兩日後,楊清陪同諸葛亮在邛都城內外轉了轉,眼見士農工商四業不僅井井有條,而且還生機勃然,不禁大為讚賞,拉著楊清不住地詢問。
當聽到以工代賑時,諸葛亮興趣更甚,當即要楊清帶他去工坊等各處工場看看。
這些地方的工者不少是因戰火導致生活無著落的難民,諸葛亮叫來了數人問了情況,得知此法雖要做工,但百姓心中安心,畢竟這是個長久的活計。
而且以他之能,旋即就明白了此法比單單賑濟要勝過許多,不僅不白費錢糧,而且也能長久安置百姓,甚至還完成了許多差役,可謂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