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二百一十九章 賦文比鬥(第3頁)

 此刻舞樂早已撤去,內侍又將筆墨書簡送了上來,殿內眾人的目光皆都聚在費禕身上,他卻毫不怯場,面色從容。

 看著眼前的麵餅,費禕有了靈感,遂拱手對孫權道“大王,外臣就以此麥餅為題,作一篇麥賦。”

 “好,先生儘管寫來。”

 費禕也不囉嗦,執筆將麥賦二字寫下,又沉思了一會兒,旋即開始動筆,不一會兒數百字的麥賦就已作完,中途也只停筆思考了片刻,完全說得上是一揮而就、一氣呵成。

 殿內眾人見費禕才思如此敏捷,均是暗自佩服,孫權接過文簡,飛速看了一遍,又名內侍當眾誦讀。

 費禕這篇麥賦以麥谷入題,先是描述了麥谷的好處,又以此延伸到朝政上,由小見大闡述了治國理政的道理。

 東吳君臣聽完之後,也不得不承認此賦用時雖短,但亦可稱之為佳作,均向費禕稱讚起來。

 孫權也讚揚了幾句,看向自家臣子道:“文偉先生的麥賦可謂佳作,不知哪位愛卿願意作一篇賦文與之相和?”

 “臣願和之。”

 孫權話音剛落,一道熟悉的年輕聲音已然響起。眾人看去,果然是東吳最有名的青年俊傑諸葛恪。

 適才被楊清以大義壓了一場,諸葛恪心中是一萬個不服氣,此刻聽到孫權發問,他哪裡還按捺得住,立刻就站了出來。

 “是元遜啊,既然你願意,那就由你應和吧。”

 其實孫權心中的人選也是諸葛恪,對這位從小就有才名的神童他一向喜愛得很,有宴會孫權也總是會帶上諸葛恪,每每希望其以非凡的才智難住他人。

 “是。”

 “既然文偉先生作了一篇麥賦,那恪也就相應地作一篇磨賦。”諸葛恪朗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