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五百三十三章 義之所在

見華歆話中有派刺客暗殺楊清的意思,坐在下首的陳群不禁皺了皺眉頭,他是清流雅望的君子,本能地有些反感刺殺這種上不得檯面的手段。

 “華子魚名滿天下,領袖士林,居然也有如此果決狠辣的一面,此人心思之深可見一斑,以後與他打交道須得小心一二。”

 一番自我警醒之後,陳群拱手對曹叡道:“陛下,派人行刺楊清似乎有些不妥,先不說楊清出行皆有護衛隨侍左右,我們的人並無十足的把握,再則我大魏乃是堂堂天朝上國,對付不識天數的賊寇,理當派遣大軍憑真本事掃滅,如此才是煌煌正道。

 刺殺終究是偏道小技,非大國所為也,一旦被世人所知,恐會有損陛下的聖名。

 況且聖人曾言‘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此例一開,蜀吳二賊必當效仿,如此我朝重臣將人人自危,甚至陛下亦有危險。

 故而臣以為選擇刺殺一法應該慎之又慎,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得用之,望陛下明鑑。”

 其實他更想讓曹叡永遠斷絕派人行刺的念頭,只是為了顧及華歆的面子,這才沒有將話說死。

 “司空所言極是。”尚書令陳矯奏道:“陛下,行刺一法確有反噬之危,應當慎重。”

 曹叡微微點了點頭:“嗯,兩位愛卿言之有理,朕明白了。”頓了一頓,又道:“好了,不說這個了,卿等還是議議我大魏究竟該如何破除吳蜀聯盟吧,二賊同氣連枝,東西呼應,委實不好對付。”

 話雖如此,曹叡其實對派人行刺楊清、諸葛亮等季漢重臣已有幾分心動,只是他身為帝王,表面上行事自然要光明正大,不好在這麼多人面前談論這等陰私之事。

 不過他也已經暗暗打定主意,待會兒議事結束之後就會派內侍悄悄留下華歆,君臣二人單獨再對行刺一事仔細商議一番。

 “陛下,眼下吳蜀剛就孫權稱帝一事達成一致,正是情好日密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大的破綻可以讓我們去利用,臣以為就如劉侍中適才所言,咱們此時還是應該暫且忍耐,等待良機。”蔣濟奏道。

 曹叡道:“話是這樣說,但這個良機何時能到?現在吳蜀二賊輪番來襲,我大魏已有左支右絀、顧此失彼的態勢,隴右、涼州先後淪陷,關中已成邊境,若是再拖下去,關中恐不復國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