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五百三十三章 義之所在(第3頁)

 一行人出了上邽城門徑往東行,駕馬馳了十餘里又折而向南。

 上邽東南有一處關山林海,不僅風光秀麗,而且傳說還是軒轅皇帝的誕生地,因此楊清打算先去那裡瞧瞧。

 身為雍州刺史楊清當然不能真的完全放鬆,趕路之餘他也順便在觀察民情,尤其對農田裡的作物十分注意,幾乎每經過一個鄉,都要停下來問問當地的農人,瞭解清楚粟米的長勢。

 自收復隴右之後,楊清治下的郡縣已經為兩次大戰供給軍需了,而且還是在短短一年之內,儘管他統率隴右諸軍基本上打得都是自身損失小、所取戰果大的勝仗,但隴右百姓的負擔亦是不小,趁著戰事結束,他要好好休養生息一番。

 而要想盡快地恢復隴右民生,抓好農事自然就是關鍵中的關鍵,去年他已將曲轅犁和新式翻車推廣到隴右全境,百姓們使用過後是愛不釋手,不僅今年春耕順利完成,而且還開墾出不少荒地,只要今年老天爺賞臉,來個風調雨順,相信今年隴右諸郡的糧食產量能上一個大臺階。

 所幸開春之後雨水充足,楊清一路行來所看到的糧食作物都長的甚好,所遇鄉民也都真心地在頌揚著官府的仁德,當然楊清這位主政官的名聲更是好的不了,民間已有楊青天的稱謂了。

 楊清對這個情況自然很是滿意,季漢想要三興,光靠一些高大上的口號是沒有用的,不僅需要在戰場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更要和曹魏爭奪天下民心。

 如果說季漢消滅曹魏之後民生依舊困苦,那漢室復興也就沒有什麼必要,這一點楊清想的極其明白,他之所以願意襄助諸葛亮等人,就是因為他們大多都是身懷理想、心念蒼生之人。

 或許曹魏和東吳那邊也有這樣的人,但在數量上絕沒有季漢多,也不像季漢那般集中,畢竟諸葛亮等人都是劉備耗費數十年從四方糾合在一起的忠貞死節之士,他們不屈不撓地與魏吳並爭天下除了利這個原因外,更多的還有義。

 所謂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