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月照今 作品

第679章 今日我渡你,來日你渡我



                若是說心力處於第一層次——入門時,心力還能夠自然增長,或者是通過如恆心道人這樣的獨特方式提升。

    那麼到了琉璃層次後,就不一樣了,這些方法就行不通了。

    心力琉璃,澄淨無瑕,誘惑、煩惱、恐懼等等,皆是不能沾染,山崩海枯,天塌地陷而不起一絲波瀾,而不動搖。

    這種層次的心力想要自然增長,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而恆心道人那獨特的經歷如果放在心力琉璃上面,他依然會有對應的情緒產生,但卻不可能帶給他什麼依禍之福了。

    折磨、流浪、失憶、失親、喪愛、友別、不被理解、絕對的虛無等等經歷,能夠讓入門層次的心力修行者心靈出現劇烈波動,從而讓心力在這樣的心靈波動時出現變化。

    但這些經歷,這些情緒,無法對琉璃層次產生作用。

    無瑕琉璃,但同時也意味著達到了一個穩定、堅固、很難變化的狀態。

    心力退減是一種變化,心力提升也是一種變化,也很難出現了,除非具備對應的傳承來進行修行。

    如果沒有其他機緣,那麼像恆心道人這樣晉升琉璃層次的人,後續就不可能再進步了。

    琉璃就是他們的極限。

    而諸般情緒不能沾染琉璃層次,也不是說修成這個境界的心力境界者都喪失了人的情感,成為了一塊石頭。

    他們依然是人,依然會有種種情緒感覺,只是不可能會因為這些情緒而出現心靈破綻。

    周清聽完恆心道人的故事後,其實很驚歎。

    無有傳承便走到了琉璃層次,恆心道人在心力上的天賦一定很高。

    同時他的氣運也很驚人。

    恆心道人的人生確實很悲慘,但天下間,歷史中,比恆心道人更慘的人,不要太多。

    可能夠如他一般修出心力,並且最終走到琉璃層次的人,那必然是少之又少。

    這個結果,天賦與氣運缺一不可。

    你哪怕是讓恆心道人回到過去,再重複一遍他的人生,他也不一定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了。

    但不管怎麼說,結果擺在這裡,恆心道人已經做到了。

    果然,只有經歷了七重孤獨,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而對恆心道人的成就,周清雖然驚歎,但並不覺得不可思議。

    從邊境戰場回來,他修出心力之事被外人所知曉後,周清還特意去查閱過玄都觀內的相關記載,看看那些在玄都觀記載中的其他修出心力之人的信息。

    從那裡信息中周清便發現,其中寥寥幾個例子的描述,便疑似修煉至了琉璃層次。

    這是沒有傳承也有希望達到的層次,既然有可能,那麼自然就會有這樣的人出現。

    修行終究是共通的,只要有那個天賦,已經入門了,那麼站在一定高度後終是有能力去尋找兩者間的共性的,一個碧落通天境的高手也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這些。

    而沒有傳承修行至心力琉璃的代價,一般來說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你讓恆心道人再來一次,他大概率不願意犧牲如此之多,來換取如今的心力琉璃功果。

    太慘了。

    讓周清失去父母……哦不對,此身父母早已死亡,他是個孤兒。

    那讓周清以失去戀人等事情為代價來換取心力琉璃,他必然是不願意的。

    見恆心道人一直在看著自己,周清也不藏著掖著了,直接說道:

    “前輩是想問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能將心力修煉到這一地步,是不是擁有心力修行的傳承吧?”

    他與恆心道人初見,這位老道就一股腦的把自己的心力修行路給他說了出來。

    其人能修至天境,還具備琉璃層次的心力,必然不可能是有病。

    再加上他們兩個之前也不認識。

    可以說事出反常必有妖。

    周清唯一能想到的原因,也就是這一點了。

    他擁有一年多時間的心力修為,就能比得上對方十年漂泊後的修為,對方懷疑他有心力傳承也很正常。

    但他真沒有啊!

    恆心道人說道:

    “若我沒有猜錯,我現在在心力之道上應該完成了一次突破,達到了一個無瑕通透,不會被各種情緒所左右的境界。”

    “我之經歷,便是我將心力修行到這個地步的原因,是我的心力修行方法。”

    雖然這是很悲慘的經歷,但的的確確可以說是恆心道人的心力修行之路。

    如果未來他的心力層次有幸能夠再次突破,達到一個可以立道統的地步,那麼那一段人生經歷,必定會成為他傳承的一部分,他開創的心力修行傳承,也必定會和以種種情緒煉心有關。

    那段經歷,可稱之為傳承的土壤。

    但土壤也只是土壤,連種子都沒有呢,更別提未來開花結果了。

    不過這樣的心力修行經歷,在如今這個傳承斷絕的時代,還是有一定價值的,具備一定的指引作用。

    雖然不可能復刻出恆心道人的成果就是了。

    “你能在短時間內具備如此心力修為,想必自有機緣。”

    恆心道人接著說道:“我不圖你的機緣,但如果你知道的話,能否為我解惑,到了我這個層次後,心力之道是否還有路可走?又該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