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枝 作品

第474章 五行身外化身

 在信中,天傀老祖自己講述了,是他繪製了一張地圖流傳到了內星海。
之所以這麼做,為的就是讓有緣人能找到這裡,從而獲得這份傳承。至於地圖最後為什麼會分成四份殘圖,這其實就不是天傀老祖的手筆。很顯然,是有修士獲得了地圖後,私自把地圖拆分成了幾份,想來是為了儘可能的隱藏洞府位置。需要至少四個修士各自持有一塊殘圖,然後集中拼湊起來,才能一起探險尋寶。這種做法,在修仙界中十分常見,多用於某位修士發現一處上古遺蹟,秘境洞府等,由於僅憑一人之力,暫時不具備探查的實力。為了增加實力底蘊,這才會邀請其它強者,好友等聯手尋寶,這個時候,就需要各自保守秘密,在探寶時儘量通力合作,屏除私心。至於在此之前,有沒有人找到過這裡,那肯定是有的。但只要是沒有天虛劍,就沒法打開最外圍的洞府禁制,就那一個環節,足以阻攔眾多修士踏足。再到後邊的傀儡獸,沒有對抗金丹修士的實力,也沒法安然度過。所以總結起來,想要獲得這座洞府傳承,一個是將《天虛煉神術》修煉到大成,祭煉出天虛劍。第二就是本身實力要強。能同時滿足以上條件的,放眼星海之中,又能有幾人?得知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陳青雲收好信件,目光轉而落在了儲物戒上。既然天傀老祖與五行宗有所關聯,之前在藏書室中,又沒有發現有關五行宗的功法,那麼是不是說明,相關功法儲存在了這枚儲物戒中?懷揣著幾分期待,陳青雲查看儲物戒,上邊沒有任何禁制,很輕鬆就能打開。東西有不少,法寶三件,本命法寶一件。三十顆上品靈石,用於作為傀儡能量,下品靈石二十六萬。符籙和丹藥都沒有,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有一頭四階傀儡,兩頭三階傀儡獸。四階傀儡名為金烏玄鳥,能釋放濃烈的火屬性術法,內置了金烏神火,且能施展出金烏遁術,攜帶操縱者在轉眼間遠遁千里之外。這個金烏遁術的好處在於,消耗的是傀儡本身的靈力,是施展者在本身法力不足的情況下能逃出生天,爭取一線生機的保命手段。驅動金烏玄鳥,需要三塊上品靈石。另外兩頭三階傀儡,一頭是鷹類傀儡,一頭是獅子傀儡,都需要以一塊上品靈石作為能量驅動。這裡詳細介紹了三頭傀儡的操控方法,又該如何維護保養,有使用說明。至於法寶,三件法寶都達到了極品層次,依次是金磁盾,幻音法螺,紅粉桃花瘴。金磁盾是防禦法寶,加入了少量的元磁神石打造而成,擁有部分元磁之力,可以干擾修士的靈力,瓦解五行術法和五行法器的攻擊。幻音法螺是群攻型法寶,類似傀儡獸施展的音波攻擊,在釋放基礎的物理音波衝擊下,能直打修士的神魂,免疫一切的物理防禦。 只有神魂類術法,或者是法寶才能抵擋得了這等攻擊。紅粉桃花瘴是輔助類法寶,和冰龍環屬於同一個類型,可以釋放出桃花瘴氣,瞬間將方圓二十里籠罩在瘴氣之中。這種瘴氣劇毒無比,除非提前服下三階解毒丹,或者祛毒的寶物,否則紫府修士在其中也不能長久停留。在正面對戰單個敵人的時候,這件紅粉桃花瘴的效果作用不大,對方完全可以施展遁術,逃出瘴氣籠罩的範圍來化解危機,很容易就能剋制。但如果是對戰一群敵人,數以千計的妖獸群,作用可就非常顯著了,能讓對手瞬間籠罩在瘴氣的攻擊下,爆發出濃烈的毒素對敵。“紅粉桃花瘴雖然有弱點,但是落在我手中,這個弱點卻能被彌補。”“傀儡不會受毒素的影響,我只要御使傀儡牽制敵人,敵人就難以逃出瘴氣的籠罩範圍。”“再配合我的手段,紫府期修士也難逃紅粉桃花瘴的攻擊,我還能施展冰龍環疊加輔助效果,進一步打壓對手的實力。”三件法寶,陳青雲都頗為滿意,弱點都是難免的,哪件法寶都有。作為傀儡師,天傀老祖在製作法器的時候,是為自身量身考慮的。幻音法螺和紅粉桃花瘴的效果,對於傀儡來說都可以完全免疫,可對付起修士來說,那效果就非常顯著了。先一步施展紅粉桃花瘴籠罩敵人,再以幻音法螺展開神魂攻擊,配合傀儡聯手圍剿。在這三種攻擊的配合下,低階修士直接無力抵抗,紫府修士也不是對手。金磁盾更是可以作為防禦利器,保護施展者,這樣一來,進攻和防禦就都有了。那件本命法寶,名為懸空斬靈劍,屬於高攻擊的殺伐仙劍,能破開同階法寶的防禦。陳青雲目前還沒有達到金丹期,暫時沒法御使這柄懸空斬靈劍,可以作為未來武器使用。功法方面,只有一門,牢牢吸引住了陳青雲的目光。“五行身外化身。”讀取功法玉簡中的內容,陳青雲當即就目光一亮。“這是修煉五行傀儡的後續功法?”等到片刻之後,忍不住感慨,自己早些年修行的《五行傀儡術》終於有了後續功法。這門《五行身外化身》之中,就記載了《五行傀儡術》,指明需要先學會了這門功法,融合出五行傀儡,掌握了五行天遁後,才能著手修行。該功法正如陳青雲猜測的那樣,是源自五行宗。“五行宗是星海之外的宗門,據說坐落在神秘廣袤的萬妖海之中,作為一個宗門的傳承之法,怎麼會輕易流傳在外,讓外界修士修行?”陳青雲不禁萌生出這樣一個疑惑。《五行身外化身》屬於五行宗的傳承核心功法之一,所主張的修行之法,就是將五行傀儡祭煉成身外化身,走的就是修行分身的路線。星海修仙界中,修煉身外化身並不是什麼魔道術法,是屬於比較罕見的一種修行路線,源自上古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