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被掏空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二章 刑場(第3頁)
“禮一佛,即當觀想禮無數佛。禮現在佛,即當觀想禮過去、未來佛,要使十方三世微塵數如來前。”
“禮佛非禮雕,禮的是心中之佛,心中有佛,這石頭,不正是佛雕了嗎?”
“自念萬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耳,而佛為覺者,眾生覺悟者皆為覺者,馳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歸依佛法聖眾,如此觀來,此佛雕不就有神異了嗎?”
那狼妖如此對李啟說道,說著說著,還眨了眨眼睛。
李啟啞然失笑。
這些機鋒,居然打到他面前來了?
他搖了搖頭,沒有反駁,畢竟這裡是佛門,沒必要駁人面子。
因為對方這話聽起來有道理,但實際上不就是扯淡嗎?若真是覺悟了便能成佛,那一品二品的那些真佛算什麼東西?
只是,李啟也沒有抵制這種說法。
因為他知道,這話也不至於全是假的。
覺悟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的一定是覺悟者。
覺悟二字,說著簡單,但實際上可是難如登天啊,或許奧妙確實在其中吧,就好像李啟自己一樣。
巫道之修行,不求外物,只求內心,只要你能夠悟透很多大道的很多細節,然後自然能夠用別的資源去填充自己的修為。
只要道基紮實沉穩,修為對巫道來說只是水磨工夫,純苦力活而已。
所以,這個說法,其實與巫道的修行之法反而不謀而合,有一定的相似度。
只是,巫道所要悟的不是什麼自覺,而是對外界大天地的瞭解,包括術數,物理,自然關係,生態平衡,乃至於各種玄學,每一件都得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鑽研,並且要隨時和外界的大天地契合,用自己的人身小天地來逐漸擬合外界,最終達到內外完全一致,一人便是諸天萬界的程度。
但佛門的這個說法,雖然說也是講究要悟,但悟的究竟是什麼,李啟卻搞不明白了,這狼妖估計自己也說不清楚。
佛門喊著覺悟覺悟,覺悟什麼呢?誰能說出來個章程?說出個目標來?要悟出什麼才算是覺悟?
這就是李啟對佛門嗤之以鼻的原因。
巫道要你悟,是有一個明確目標的,那就是這個外界大天地。
但佛門要你悟,悟個啥?打機鋒嗎?
丟人。
當然,這是李啟的看法,對於修佛的人來說,恐怕李啟才是會被嘲笑的那個。
李啟對此也有自覺。
每個人的道不同,看法也就不一樣,不然怎麼會有‘道不同,不相與謀’這種話呢?
志同道合者,才能聊得來啊。
不過,李啟也開始嘗試性的換位思考。
他看著佛像,陷入沉思。
既然二者在方法有相通之處,都是要求在頭腦中建立一個道的雛形,再以這個雛形去觀摩眼前的佛雕,或許能有所收穫。
自己想要佛門的神通,卻非要以巫道的方式來做,那自然是不成的,還是得用佛門的眼光來看,如此或許能觸類旁通,產生感悟。
李啟在心中構建佛門的這個‘覺悟’,試圖來模擬真正的佛像。
按照李啟讀過的佛經,其中須有三十二相,也是構建佛像的根本。
所謂三十二相,就是有佛陀外貌中那些非常明顯的特徵,其中包括千輻輪、纖長指、鼻高好、舌廣長而薄等等特徵,一共三十二樣。
佛陀現此三十二相,便勝於所有尊貴之人,能讓所有見到佛陀的人都生起恭敬心。
李啟仔細觀摩那天然而成的佛雕。
突然,他站起身來,離開狼妖身邊,靠近那佛雕。
佛雕是一塊怪石,身邊長著一顆普通的樹,立在樹幹邊上,壓著樹根。
李啟看看這樹木的斷截面,仔細數著上面的年輪。
一,二,三……
數了一會,他發現,這棵樹的年輪,正好一千輪。
這是三十二相中的,千輻輪,是指佛陀腳底有一千個圓輪。
而這棵樹,恰好被怪石壓在足底。
“禮佛非禮雕,禮的是心中之佛,心中有佛,這石頭,不正是佛雕了嗎?”
“自念萬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耳,而佛為覺者,眾生覺悟者皆為覺者,馳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歸依佛法聖眾,如此觀來,此佛雕不就有神異了嗎?”
那狼妖如此對李啟說道,說著說著,還眨了眨眼睛。
李啟啞然失笑。
這些機鋒,居然打到他面前來了?
他搖了搖頭,沒有反駁,畢竟這裡是佛門,沒必要駁人面子。
因為對方這話聽起來有道理,但實際上不就是扯淡嗎?若真是覺悟了便能成佛,那一品二品的那些真佛算什麼東西?
只是,李啟也沒有抵制這種說法。
因為他知道,這話也不至於全是假的。
覺悟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的一定是覺悟者。
覺悟二字,說著簡單,但實際上可是難如登天啊,或許奧妙確實在其中吧,就好像李啟自己一樣。
巫道之修行,不求外物,只求內心,只要你能夠悟透很多大道的很多細節,然後自然能夠用別的資源去填充自己的修為。
只要道基紮實沉穩,修為對巫道來說只是水磨工夫,純苦力活而已。
所以,這個說法,其實與巫道的修行之法反而不謀而合,有一定的相似度。
只是,巫道所要悟的不是什麼自覺,而是對外界大天地的瞭解,包括術數,物理,自然關係,生態平衡,乃至於各種玄學,每一件都得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鑽研,並且要隨時和外界的大天地契合,用自己的人身小天地來逐漸擬合外界,最終達到內外完全一致,一人便是諸天萬界的程度。
但佛門的這個說法,雖然說也是講究要悟,但悟的究竟是什麼,李啟卻搞不明白了,這狼妖估計自己也說不清楚。
佛門喊著覺悟覺悟,覺悟什麼呢?誰能說出來個章程?說出個目標來?要悟出什麼才算是覺悟?
這就是李啟對佛門嗤之以鼻的原因。
巫道要你悟,是有一個明確目標的,那就是這個外界大天地。
但佛門要你悟,悟個啥?打機鋒嗎?
丟人。
當然,這是李啟的看法,對於修佛的人來說,恐怕李啟才是會被嘲笑的那個。
李啟對此也有自覺。
每個人的道不同,看法也就不一樣,不然怎麼會有‘道不同,不相與謀’這種話呢?
志同道合者,才能聊得來啊。
不過,李啟也開始嘗試性的換位思考。
他看著佛像,陷入沉思。
既然二者在方法有相通之處,都是要求在頭腦中建立一個道的雛形,再以這個雛形去觀摩眼前的佛雕,或許能有所收穫。
自己想要佛門的神通,卻非要以巫道的方式來做,那自然是不成的,還是得用佛門的眼光來看,如此或許能觸類旁通,產生感悟。
李啟在心中構建佛門的這個‘覺悟’,試圖來模擬真正的佛像。
按照李啟讀過的佛經,其中須有三十二相,也是構建佛像的根本。
所謂三十二相,就是有佛陀外貌中那些非常明顯的特徵,其中包括千輻輪、纖長指、鼻高好、舌廣長而薄等等特徵,一共三十二樣。
佛陀現此三十二相,便勝於所有尊貴之人,能讓所有見到佛陀的人都生起恭敬心。
李啟仔細觀摩那天然而成的佛雕。
突然,他站起身來,離開狼妖身邊,靠近那佛雕。
佛雕是一塊怪石,身邊長著一顆普通的樹,立在樹幹邊上,壓著樹根。
李啟看看這樹木的斷截面,仔細數著上面的年輪。
一,二,三……
數了一會,他發現,這棵樹的年輪,正好一千輪。
這是三十二相中的,千輻輪,是指佛陀腳底有一千個圓輪。
而這棵樹,恰好被怪石壓在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