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被掏空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五章 強敵(第3頁)

  言客和鍾明樓還算是剋制,只是開始吃飯而已。

  博嶽這個不怕死的甚至還跑去向大巫敬酒,大聲嬉笑,好像沒被人打過一樣。

  但有李啟在前面頂著,倒也不至於打到他們。

  只是,就在李啟都以為這幫人會停下的時候,突然有人對他接話。

  “夫禮者,經天地;理人倫,其用以治,則與天地俱興,故昭二十六年《左》稱晏子云:“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本其所起,燧皇始出握機矩,持鬥機運轉之法,指天以施政教。”

  “禮本天地之理,奇招為何不能算禮?”

  李啟看向聲音傳來處,一位氣質隨和的青衫修士從外邊兒趕來。

  那青衫儒士趕來,接著李啟先前的話題,如此說道。

  李啟心中一凜。

  就連巫神山眾人都放下了食物,看向了那位初至的儒生,彌大巫也微微眯眼。

  另一邊。

  不少唐國人精神一振,鴻臚寺卿表情松和了下來。

  有些儒生竊竊私語:“是柳君。”

  “居然是柳君,他怎麼會來這裡?”

  “柳君是誰啊?不過看起來好像能接得住?”

  但也有些人不是認識他,趕緊對身旁的人問柳君是誰。

  不過,柳君逸不管四周的竊竊私語,而是繼續向前,對李啟發問:

  “禮,天地之所變化,政教之所生,自人皇初起,燧皇之後,歷六紀九十一代,至伏羲始作十言之教,如此乃成,不管伏羲燧皇,皆是人皇,可見禮出自人皇,人道。”

  “你既是巫覡,又如何敢對人道談禮?禮之一物,和巫何關?公子誤以為禮是俗禮拘束,甚至以此為據辯駁他人,你又真的瞭解禮嗎?”

  柳君逸緩步向前,走向李啟的位置,如此對李啟問道。

  場面一片寂靜,眾人盡皆看向這邊。

  李啟皺眉,對方這算問到點子上了。

  如果從這個方向理解‘禮’,那李啟剛剛的就純粹是謬論,沒有說服力。

  與此同時,卻見四周有‘規矩’展開。

  李啟感覺到了,有一股無名的力量,形成了‘禮制’,將他的四肢束縛,讓他行動變得困難。

  不過……

  很溫和,沒有攻擊性,僅僅只是單純的牽制而已。

  就好像水一樣。

  如果只是泡在其中,幾乎沒什麼感覺,好像不存在一樣。

  但若是想要加速移動,那麼柔弱的水就會形成巨大的阻力,在空氣中能輕而易舉突破音速的箭矢在水中卻寸步難移。

  李啟就感覺到自己被水包裹住了,只要遵循‘水’所固定的方向,那就行動無礙,但若是想要逆水而行,便是困難重重。

  感受到了這種拘束,李啟立刻認真了起來。

  他知道,這是對方對禮的理解,以及對應的術法。

  於是,李啟看向對方,心中認真,思慮之後達到:“君子言禮起於何也?聖賢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慾,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李啟所言,便是他認為的禮的起源。

  人生下來就有慾望,想要滿足慾望,就會對外界有所索求,如果索求無度,沒有標準,就會發生爭鬥。

  有爭鬥就會產生混亂,混亂就會導致窮困。古之聖王厭惡混亂,就制定禮儀規制,使物資和慾望兩者相互制約,保持長久的協調發展,這就是禮的起源。筆趣閣

  “禮是人所規範的,是古之聖王所製成的,和自然之理有何關聯?君子難道是覺得自然之理創造了禮制嗎?”李啟反問道。

  這時候,那儒生立刻回答道:“為何不是?於時質略,物生則自然而有禮,故有羊羔跪乳,鴻雁行列,蟻有軍容,豈由教之者哉?是三才既判,禮自然而有之。”

  禮本身就是天生的,所以有羔羊跪乳,大雁自己排列,螞蟻也能形成軍列,這些都是天生的禮。

  隨著二人的辯論,雙方的術法也各自展開。

  雜魚沒了,狠傢伙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