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被掏空 作品
第七百一十七章 封印(第2頁)
說得清楚嗎?
李啟自問內心的時候,只能啞然。
哪怕他足以詮釋一個世界,卻也詮釋不了什麼是真正的‘高等智慧’。
“雖然答案不是想要的答案,但起碼也算是一個思路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是過於關於道在外,而忽視了道在內,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疏離感,修行者……不僅僅只是為了外在的道而生活的。”李啟自言自語道。
修行者如果只是為了外在的大道而修行,那麼,修行者不就變成了‘蠻獸’了嗎?
那些依道而生的野獸,他們的一舉一動完全和道等同,他們就是完全的‘道在其外’。
那麼,李啟此刻,就是在朝著那些依道而生的蠻獸靠攏,他也就越來越冷漠,越來越朝著‘神’的方向前進。
因為‘神’,就是最初的,最典型的蠻獸,是純粹的道之化身。
看看瑤姬那樣吧,李啟那麼討厭瑤姬,但現在他對凡物的態度,卻正在朝著瑤姬靠攏。
無喜無悲,無愛無恨。
哪怕是末瀧的死,也沒能讓李啟有一點點波動,只是讓他意識到了自己現在的狀態而已。
但是吧……道在其內,最後便得問心,然而,心之一物,不知所起,不知所終,又怎麼能回答的了呢?
什麼叫高等智慧?
說到底,李啟這時候才突然察覺到一個怪異的事情……
那就是,在這個物質的世界,突然就誕生了精神。
而精神,又可以影響物質世界,甚至是創造物質世界,就好像李啟現在這樣。
這簡直就和左腳踩右腳飛天一樣。
一個一品的世界,誕生了複數的一品,然後複數的一品,每個都創造一個嶄新的一品世界,接著又誕生複數的一品。
如此循環,那豈不是無限的世界,無限的一品?
但李啟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
一品不是無限的,而且……一品也需要培養這個世界,讓更多的智慧誕生,為此甚至需要創造不用的環境,利用自然來誕生更多的高等智慧。
此前,李啟的猜測中就有過:“無數的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自己的生命,自己身為高等智慧生物的全部智慧和靈感,去幫他們窺探未來的可能。”(見第六百三十三章)
可見,對高品存在而言,高等智慧依然不是可以隨意操縱的東西。
那麼,李啟是否可以猜測一件事,那就是,儘管在修為上有所差距,但就智慧的本質而言,一品和九品其實沒有質的差距?
或者,這個問題可以換成:“當我們談論高等智慧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舉個例子,李啟可以很輕易的感受到,一個人‘餓了’。
他可以從很多方面察覺到這個點,比如對方空空如也的胃,對方的表層思維,比如激素分泌情況,比如餓的發癟的身軀,許許多多的‘線索’都在表明對方是餓的。
但是,李啟真的知道對方餓了嗎?
對方那種完全主觀的感受,體驗,伴隨著高等智慧的一切有意識狀態下的‘感覺’,李啟是感受不到的。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且也只能自知。
所以,要麼將其他人視作牆壁和石頭,當做‘無法理解之物’,那樣的話,便是魔道。
其他人都不可理解,我自然也是其他人不可理解的事物。
那麼,與他人互相孤立的,便是‘魔’。
但李啟雖然找到了這個答案,卻不認可這個答案,雖然他知道……這個答案,其實早就在他心中了。
他回憶了一下過去,發現這種魔道的論調,其實一直在他的耳畔徘徊,只是沒有形成如此堅固的‘答案’而已。(詳情見第四百三十九章,第四百五十三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等等等等。)
如今,這些所有的領悟,在末瀧這裡彙集在一起,成為了此刻讓李啟困擾的答案。
如果不想繼續朝著魔道奔過去,那麼……就必須找到其他的答案。
李啟思考著這些的時候,時間也在悄然流逝。
當李啟發現外界的情況有變,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已經晚了。
李啟自問內心的時候,只能啞然。
哪怕他足以詮釋一個世界,卻也詮釋不了什麼是真正的‘高等智慧’。
“雖然答案不是想要的答案,但起碼也算是一個思路了,我現在的狀況,就是過於關於道在外,而忽視了道在內,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疏離感,修行者……不僅僅只是為了外在的道而生活的。”李啟自言自語道。
修行者如果只是為了外在的大道而修行,那麼,修行者不就變成了‘蠻獸’了嗎?
那些依道而生的野獸,他們的一舉一動完全和道等同,他們就是完全的‘道在其外’。
那麼,李啟此刻,就是在朝著那些依道而生的蠻獸靠攏,他也就越來越冷漠,越來越朝著‘神’的方向前進。
因為‘神’,就是最初的,最典型的蠻獸,是純粹的道之化身。
看看瑤姬那樣吧,李啟那麼討厭瑤姬,但現在他對凡物的態度,卻正在朝著瑤姬靠攏。
無喜無悲,無愛無恨。
哪怕是末瀧的死,也沒能讓李啟有一點點波動,只是讓他意識到了自己現在的狀態而已。
但是吧……道在其內,最後便得問心,然而,心之一物,不知所起,不知所終,又怎麼能回答的了呢?
什麼叫高等智慧?
說到底,李啟這時候才突然察覺到一個怪異的事情……
那就是,在這個物質的世界,突然就誕生了精神。
而精神,又可以影響物質世界,甚至是創造物質世界,就好像李啟現在這樣。
這簡直就和左腳踩右腳飛天一樣。
一個一品的世界,誕生了複數的一品,然後複數的一品,每個都創造一個嶄新的一品世界,接著又誕生複數的一品。
如此循環,那豈不是無限的世界,無限的一品?
但李啟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
一品不是無限的,而且……一品也需要培養這個世界,讓更多的智慧誕生,為此甚至需要創造不用的環境,利用自然來誕生更多的高等智慧。
此前,李啟的猜測中就有過:“無數的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自己的生命,自己身為高等智慧生物的全部智慧和靈感,去幫他們窺探未來的可能。”(見第六百三十三章)
可見,對高品存在而言,高等智慧依然不是可以隨意操縱的東西。
那麼,李啟是否可以猜測一件事,那就是,儘管在修為上有所差距,但就智慧的本質而言,一品和九品其實沒有質的差距?
或者,這個問題可以換成:“當我們談論高等智慧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舉個例子,李啟可以很輕易的感受到,一個人‘餓了’。
他可以從很多方面察覺到這個點,比如對方空空如也的胃,對方的表層思維,比如激素分泌情況,比如餓的發癟的身軀,許許多多的‘線索’都在表明對方是餓的。
但是,李啟真的知道對方餓了嗎?
對方那種完全主觀的感受,體驗,伴隨著高等智慧的一切有意識狀態下的‘感覺’,李啟是感受不到的。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且也只能自知。
所以,要麼將其他人視作牆壁和石頭,當做‘無法理解之物’,那樣的話,便是魔道。
其他人都不可理解,我自然也是其他人不可理解的事物。
那麼,與他人互相孤立的,便是‘魔’。
但李啟雖然找到了這個答案,卻不認可這個答案,雖然他知道……這個答案,其實早就在他心中了。
他回憶了一下過去,發現這種魔道的論調,其實一直在他的耳畔徘徊,只是沒有形成如此堅固的‘答案’而已。(詳情見第四百三十九章,第四百五十三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等等等等。)
如今,這些所有的領悟,在末瀧這裡彙集在一起,成為了此刻讓李啟困擾的答案。
如果不想繼續朝著魔道奔過去,那麼……就必須找到其他的答案。
李啟思考著這些的時候,時間也在悄然流逝。
當李啟發現外界的情況有變,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