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被掏空 作品

第八百三十四章 清靜法

 與此同時,李啟的心中也開始生出無限雜念。

 惡見生心,於諸諦理,顛倒推度,染慧為性,能障善見,招苦為業

 李啟的智慧,思維,心中的怒火和憤懣,全是填滿了他的腦海。

 喜者心之歡樂,怒者心之煩惱。

 哀者心之痛切,懼者心之惶恐。

 愛者心之貪戀,惡者心之憎嫌,欲者心之思慕。

 何謂心?

 心,既不是心臟也不是大腦,而是人的念頭,它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要素。心之所發就是念之所動,就是意念,簡稱為意;心之所往就是念之所聚,念聚就是志。念頭忽生忽滅,如夢幻泡影。

 心有所感,性有所動,別別緣境而得起故,非如遍行一切時恆有,乃別別緣某種境界而始有之。

 性離愆穢,於自於他,俱順益故,諸論皆說,菩薩以他為自,則益他仍是益自耳故名為善。煩惱生六種,謂貪乃至不正見。

 性是根本煩惱。能生隨惑,故名根本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恆處生死,有情者,人與眾生之異名,有情識故,故名有情,有情以具有貪等之故,身心擾亂,以此長溺生死苦海中,不得解脫故名煩惱。

 李啟心中煩惱無限延伸。

 喜之煩惱,是他對自己天賦和師門的自信。

 怒之煩惱,是他對如今魔道各種事跡的憤懣。

 哀之煩惱,是他對自己女兒遭遇之事而感到的痛楚。

 懼之煩惱,是他對天魔針對自己的恐慌。

 愛之煩惱,是他對瀋水碧的留戀和擔憂,甚至在百越的時候,差點因此選擇了焚滅白晝,放棄‘正’‘義’。

 惡之煩惱,是他對眼前魔道的極端厭惡,以至於大開殺戒。

 欲之煩惱,是他對晉升的渴望,想要突破三品的力量。

 各種各樣的事情,本就是他心中的‘煩惱’。

 五蘊魔控制了他的思維對物質的掌控渠道,煩惱魔則讓他的心念充斥煩惱,

 隨煩惱無盡,謂忿乃至散亂。隨他根本煩惱分位差別等流性故,多依根本煩惱分位而假立,根本煩惱發現為種種不同的分位

 如忿如恨等隨煩惱,皆依根本中嗔之分位差別而立此等數。

 等流性者,等言一類,謂隨煩惱依彼根本體性,一類相續而流故故名隨煩惱。

 貪、嗔、痴、慢、疑、惡見、薩伽耶、邊執、邪見、見取、戒取,環繞李啟,將他的思維完全打亂,魔念叢生。

 與此同時,剛剛化作思緒的‘天魔一脈’,悄然潛入了李啟的思維。

 李啟的心中頓時升起許多的‘動機’。

 這時候要怎麼做?

 反抗的方式,抵抗的方式,各種各樣的應對措施有千千萬。

 選擇哪一種?

 好像哪一種都是對的。

 但是……這些念頭,這些‘想法’,真的是你自己的嗎?

 天魔一脈的魔君,悄然潛入李啟的思維之中,化作了他的‘想法’。

 是的,直接變成了李啟的‘想法’,李啟腦子裡冒出很多‘辦法’,這些辦法完全就是他的思維中冒出來的。

 這就是典型的‘突然冒出一個念頭’‘突然有了靈感’。

 但這不是你的靈感。

 這是天魔一脈的魔君所化,你如果信了,那必然會被導入無邊地獄。

 可問題在於……

 你要怎麼分清楚呢?

 你怎麼知道這是你自己的想法,還是天魔魔君冒充的想法?

 在無盡煩惱干涉之下,五蘊魔控制肉身的狀態中,李啟真的能突破如此多的魔念和天魔干擾,找到自己的本心嗎?

 甚至,就連‘找回本心’的這個念頭,也可能‘入忿’。

 忿者,謂對現前不饒益境、憤發為性,能障不忿,執仗為業。

 所謂對現前不饒益境者,謂依現在所見聞事,如他有情,猶言他人或他見,竟於已為不饒益,對如是境,便有忿生,忿之自性,即是憤發。如俗雲,怒氣勃發,不可遏也。

 你對當前的狀況不滿意,便有忿生,這……也是煩惱之一,也是魔念之一。

 你很難去分辨,我到底是‘對現狀不滿’,還是‘想改變現狀’。

 這二者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可以是同時存在的。

 因為對現狀不滿,所以想改變現狀,這是許多人都有的事情。

 但這並不影響‘忿’是一種煩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認識到這件事需要改變’,但不忿不惱,只是去改變,而不會‘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