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區別對待(第2頁)
柳逸塵立於一側,目光如炬,審視著被俘的倭寇,心中暗自思量。忽而,他見那數名少年倭寇,雖被縛卻依舊意氣風發,眉宇間透露出一股不屈之氣,不禁微微頷首,心生讚歎。
柳逸塵睹此景,淡然一笑,徐徐而言道:“諸將軍之論,各有其據。然則,吾思之,誅之非仁道,囚之非義舉,遣之非良策。倭寇海盜,雖為寇讎,然亦為人之子,為人之夫,為人之父。若吾輩妄殺無辜,豈不喪我華夏之仁義?若囚之,何以顯吾朝之弘量?若輕易遣之,又恐其再興禍端。”
“那依先生之見,當如何處置?”楚子煜問道,目光中滿是期待。
柳逸塵沉吟片刻,言道:“吾以為,可將其分化瓦解,區別對待。對於那些罪大惡極、屢教不改之徒,當嚴懲不貸,以正國法。對於那些初犯或被迫從賊者,則可予以寬恕,令其改過自新。再者,可設營教化,使其知禮義廉恥,明是非曲直。如此,則既能彰顯朝廷之威德,又能安定民心,實為兩全其美之策。”柳逸塵言罷,帳內諸將校皆陷入沉思,皆覺其言甚是有理。
楚子煜頷首贊同,目光深遠,似有所悟。
“先生所言極是,吾等征伐,旨在安民,非為嗜殺。”楚子煜緩緩而言,“況且這些海盜倭寇之中,確有諸多乃生活所迫,非本心為惡。若一概而論,豈不寒了天下百姓之心?”
楚子煜慨然長嘆,接續柳逸塵先生之論,言辭懇切,說道:“誠哉,如先生所深論!吾觀這些海盜倭寇,多有衣衫襤褸、形容枯槁之徒,此乃生計所迫,無奈落草為寇,非其本心向惡。彼輩或為漁家子弟,或為海濱貧民,昔日亦曾安居樂業,漁舟唱晚,共享天倫之樂。然而,世事無常,或因天災肆虐,洪水滔天,饑饉連年;或因朝廷賦稅的苛重,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致使生計無依,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哀鴻遍野。彼等窮途末路,無計可施,方投身海盜,以求一線生機,苟延殘喘。故吾以為,對於那些因生計所迫而淪寇者,朝廷宜予以寬恕,且設教化之營,延請名師,授以禮義廉恥之道,使之明辨是非曲直。如此,則朝廷之寬仁可得彰於四海,而民心亦得安,誠為一舉兩得、兩全其美之策。至於那些惡貫滿盈、怙惡不悛之徒,自當嚴懲不貸,繩之以法,以正乾坤之道,不容其逍遙法外,貽害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