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這個世界依靠什麼‘分配’財富?(求收藏求訂閱求月票)(第2頁)
在這個世界還沒有各種異獸,整體環境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們依靠土地而生,那時候人類最主要的資源就是土地。
隨著社會發展,土地兼併,社會上就會出現一些擁有很多土地的人,和一些因為一些原因失去土地的人。
沒有土地的人借有土地的人的土地進行耕作,將收穫的糧食分出一部分給土地的主人,作為借用土地的費用,這就是‘土地租金’(佃租)。
作者在這裡給了‘土地租金’一個新的定義,即‘土地的利息’——有土地的人,沒有進行任何勞動,只因為他擁有土地,並把土地出租出去,就能收取的‘利息’。
在這裡,作者假設了一種最極端的情況,即整個過程只有兩個人,擁有土地的地主,和租用土地的佃戶。
佃戶完成了所有勞動,收穫糧食,而地主什麼都沒有做,卻要拿走一部分屬於佃戶糧食。
在這裡,勞動並不是唯一的分配依據,還有另一種依據,那就是土地。
這裡的土地,代表的其實就是‘資源’。
掌握資源多的人會天然的依靠出租資源的方式,‘取走’沒有資源的人的一部分勞動成果。
最開始,這種‘土地的利息’是被節制住的,地主不會毫無節制的去要求佃戶付出高額的‘利息’。
因為如果這家地主的租金漲了,那佃戶完全可以跑到其他租金便宜的地主家去借土地,整個市場會形成一種動態的平衡。
當然,地主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會逐漸的自發結盟起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土地開始歸於同一個地主,或者同一個地主的派系,在這樣的情況下,佃戶們就越來越失去選擇的餘地,‘土地利息’,也就是租金的定價權就完全被地主所掌握。
而這些地主會不斷的增加租金,從佃戶手裡‘拿走’更多的勞動成果,為自己積攢更多的資源,購買更多的土地。
直到佃戶們剩餘的勞動成果不足以養活自己,被逼到死路,或者因為某些天災,導致佃戶提前進入死路,最終導致整個體系的瓦解與重新建立。
這本書的作者也在這裡強調,這些知識是他從破碎的資料裡找到的,並不完整,事實上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
然後作者把這些大災變前的知識和現在聯邦的情況進行對比。
他認為現在的聯邦與大災變之前世界的古代階段並無不同,只是決定勞動成果分配的關鍵性的資源,從‘土地’變成了包含更加廣闊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