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義學(第3頁)

 此言一出,肖婉與祝瀾同時皺眉。 

 幕後的秦雨薇面色同樣一沉。 

 肖婉率先道:“實際走訪固然重要,但此事應該由禮部負責,怎麼會需要御史中丞親自出面?” 

 “義學可是祝中丞提出來的,現在遇到問題,我想祝中丞應該責無旁貸。”李正清說。 

 御史趙芳菲站出來道:“中丞大人掌管御史臺,身負重任,她怎可輕易離京?若她走了,御史臺如何運轉?” 

 這時,龍椅上的燕寧忽然開口了,語氣帶著幾許天真: 

 “難道御史臺離了祝中丞,就做不了事情麼?” 

 趙芳菲一愣,一時不知如何應答。 

 “陛下。”祝瀾拱手說道,聲音沉穩。 

 “御史臺的諸位同僚們殫精竭慮,恪盡職守,即便微臣不在,他們也絕不會有絲毫懈怠。 

 義學一事的確是由微臣提出的,微臣不能不管。只是如今大梁共兩千餘所義學,分佈在全國各地,且不乏山高水遠,偏僻難行之處。 

 若要一一遍訪,微臣一人之力實難做到。” 

 趙芳菲也緊跟著提議,可以由朝廷成立專門的隊伍,分頭查訪各地義學情況,再統一彙報給祝瀾。這樣祝瀾只需在京城坐鎮,統籌全局。 

 趙芳菲的提議切實可行,在情在理,也有朝臣站出來附和。 

 李正清卻笑道: 

 “倒也不必將兩千多所義學一一遍訪,只需要到每個州縣,找那麼一兩所看看情況,再讓縣令知府統一彙報便是。 

 如此下來,不出一年肯定能有個結果。” 

 “一年?”趙芳菲有些急了,還要說什麼,卻被祝瀾的目光阻止了。 

 祝瀾隱隱覺察到了什麼,只抬頭去看燕寧的神色。 

 燕寧露出一個笑容: 

 “李大人的提議甚好,那便辛苦祝中丞跑一趟罷。 

 放心,等你回來,仍是朝廷的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