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臨江仙

第386章臨江仙

 

回到宿舍,張昭敷衍了徐胄二和馬子義幾句,便開始坐到電腦前碼字。

 

徐胄二和馬子義已經習慣了他的“工作狂”屬性,兩人也不去打擾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

 

這闕詞不是原版三國演義裡面的,作者羅貫中寫的時候,臨江仙的作者楊慎還沒出世呢。

 

而將臨江仙作為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始作俑者是明清之際的文學家毛宗崗。毛宗崗父子在點評三國演義時,將這首臨江仙放進了三國演義篇首,這看似無心插柳的行為,卻造就“無縫連接”的藝術效果,其結果就是“柳成蔭”。

 

臨江仙成為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後,這種珠聯璧合的藝術效果被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出來,彼此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成為完美的組合體,也是契合度最高的藝術精品。

 

同時這闕詞也是上輩子三國演義的電視劇的主題曲。

 

張昭不止記憶猶新,還會唱,寫完後,心中默唸了一遍,繼續寫接下來的內容: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於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問三人現居何職。玄德曰:“白身。”卓甚輕之,不為禮。玄德出,張飛大怒曰:“我等親赴血戰,救了這廝,他卻如此無禮。若不殺之,難消我氣!”便要提刀入帳來殺董卓。正是:

 

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

 

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張昭碼字飛快,4700多字,很快就完成了。

 

寫完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張昭沒有立即上傳到博客裡,他又在前面加了一段話:“讀三國,看三國,三國曆史風起雲湧,蕩人心魄,以下是本人結合三國史寫的一部演義,如有不符合史實之處,還望大家海涵。”

 

張昭知道,三國演義寫出來,肯定會引起爭論,說不定那些史學家會把他歸為到“不學無術”的一類人裡面去。

 

不過加上這句話,至少就讓噴他的人失去了藉口。

 

所謂的“演義”,就是根據史實由一定邏輯性假設出來的事件,本質上而言,它就是一種體裁,跟史實是有出入的。

 

所以既然是,那麼就沒必要去當成史實來讀,就算其中有錯漏和不實的地方,那也沒必要較真。

 

就比如武俠,裡面的武功寫得神乎其神,但誰會當成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