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653章 曲壇相爭(第2頁)

  這部戲曲雜糅進了先秦典籍中許多寓言故事。整齣戲並不長,但是王文龍卻在這個“東郭國”之中看出一點烏托邦的意思,作品中的人物全都極盡誇張,故事極盡荒唐黑暗,即使是放到後世也能算是先鋒派的作品。

  《東郭記》在臺下觀眾之中引起的反應也明顯比《紅梨記》更強,許多人邊看邊議論:

  “此故事說是東郭國,然而指的不正是當今的官場麼?”

  “荒唐黑暗,以是為非,以非為是,真是一出鬧劇耶。”

  沈宜修也忍不住看的入迷,只有沈璟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指責說道:“立意是好,但這詞可實在太差。”

  “這一句詞怎麼能去押仄聲?唱著都打嘴。”

  “這兩句對子豈非失粘?怎麼犯這樣錯誤?”

  沈宜修和王文龍對視一眼,都是忍不住笑。

  他們知道沈璟對於《東郭記》有如此多的意見,主要原因是:《東郭記》是臨川派作品。

  明代的劇本風格主要分做吳江、臨川、崑山三派,其中梁辰魚創立的崑山派已經火了幾十年,梁辰魚都死了幾年了,崑山派劇本也已顯得老氣沒落,此時的劇作家爭鋒主要就在湯顯祖的“臨川派”和沈璟為首的“吳江派”之間。  
  如果說吳江派像是後世的鄉土戲,那臨川派的作品就像是偶像劇或科幻片,作品的敘事總是十分奇幻,承載了相當強的浪漫風格,同時辭藻華麗、文采斐然。

  但對於沈璟這樣的吳江派文人來說,臨川派有以文亂法的問題,為了把辭藻寫的華麗,老是出現各種不利於演出的唱詞。

  隨著湯顯祖這幾年的爆火,臨江派文人勢不可擋,似乎有要壓制吳江派的意思,看著沈璟為吳江派的作品沒比過臨江派而憤憤不平,沈宜修拿汗巾掩嘴微笑,明智的選擇不說話。

  王文龍思索一番,道:“如今觀眾愛看大劇作,伯父何不思索寫些大場面的戲曲?”

  沈璟無奈說:“我擅長的是描摹小人物心理,與長篇作品的氣質實不相宜。”

  王文龍知道沈璟面臨的其實是“情節分配”的問題,他寫的小人物太出彩了,寫市井小戲沒人比得過他,但在大長篇大場面塑造的故事中過於著重的描寫小人物往往會使得劇情的關注點走偏,失去長篇作品的宏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