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667章 工藝突破
王文龍的小說在結構上摹仿《人世間》,寫的又是東北家族的事情,最後寫出的效果可能會和《闖關東》類似,只不過王文龍所寫的小說主角都是東北最普通的軍戶,其中的角色哪怕到最後也不會飛黃騰達,所以時代感不會那麼濃烈,在展現後世小說寫作技巧的同時也能更方便讀者代入。
這也給王文龍的素材收集工作提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收集足夠的素材,王文龍又對毛文龍船隊中所有的遼東軍護都進行了詳細的採訪。
這些軍戶的來源各有不同,祖先到達遼東的時間也互相參差,正好讓王文龍得以從普通百姓的眼中瞭解到遼東的普通生活,這是王文龍腦海中那些歷史書都不會記載的角度。
接下來一個月時間,王文龍都在整理遼東的歷史,以及採訪記錄,務必要做到萬無一失才決定動筆。
而就在王文龍專心於素材收集的時候,萬曆三十五年的六月,京城盔甲廠。
“子先,成了,試製成功了!”
孫元化一臉興奮的拿著做實驗記錄的本子跑進辦公室。
因為熟悉物理而被派來跟他共同督造火器的徐光啟連忙站起來:“鑽頭做成功了?”
“沒錯!就跟建陽想的一樣,不需鍛造,用合金就可以直接在鋼條上鑽出膛線來!”
孫元化已經接受了兵部八品掌固之職,來到京城和徐光啟共同負責監督工部製作米尼彈和線膛槍,王文龍這個兵部司務丟下米尼彈和線膛槍的發明就跑了,而後續的工藝改造都由孫元化和徐光啟兩人頭疼。
米尼彈的製作非常簡單,可是線膛槍的製作難度對於此時的鐵匠技術來說卻實在太大了,手工鍛造槍管的成功率比起王文龍最先的計劃還要低。
為了能夠使得線膛槍快速推廣,王文龍在臨走之時還和孫元化徐光啟分享了另一條槍管制造路徑:不用鍛造,直接鑽孔。
槍管鑽孔製造其實是中國槍匠的獨門手藝,在許多清代的槍匠老照片中都能看到清末的制槍匠人用壓了石輪的簡易鑽頭直接在均勻的金屬棒上鑽出槍膛。
後世學者分析,這其實是因為清末的鍛造技術已經落後於國外,同時期在美國因為有好鐵,同樣是出自小作坊的肯塔基步槍卻可以完全用鍛造方法制造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