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688章 宋一韓做客(第2頁)

 說到這裡他和徐光啟都是嘆氣,朱元璋從蒙古人那裡學來的戶等制度是大明官員公認的大坑。洪武、永樂年間,戶等制度還在勉力維持,到英宗時開始想方設法對此制度打補釘,到了嘉靖萬曆年後,大家終於確定這制度完全不適應時代,真沒啥補的必要。

 現在大明所謂商戶、匠戶都已經有名無實,許多匠戶早就不會做手工,只要兜裡有錢,匠戶可以不去服徭役、商戶子弟也可以走關係去考科舉,至於民戶轉而經商更是成為社會上的主流選擇。

 雖然中晚明的朝廷已經盡力在消除戶等制度和時代發展的不適應,但卻始終無法填補軍戶這個大坑。

 衛所兵現在是公認的不能打仗,衛所土地一團亂麻,而且衛所兵還很難調動。想要調衛所兵去遼東實邊,就問一個問題:土地怎麼分?

 最早朱元璋給衛所兵分田時按照的是口糧田標準但,等到衛所制度建立二百多年後,此時跟關內軍戶說他們祖祖輩輩耕種的衛所田地是國家的,讓他們把現在分到手上的田放棄掉,到遼東給他們分一塊新的,這話誰能信?即使信了,朝廷也沒有這麼大能力去執行。

 徐光啟搖頭感嘆:“遼東多地無人,關內多人無地,卻偏偏關內人去不了遼東耕種,何其荒唐……”

 宋一韓接著說:“我當諫言,多調內地衛所兵去遼東實邊。”

 即使是宋一韓,也只敢建議調衛所兵去遼東,不敢直接攻擊衛所制。攻擊了根本沒用,還會惹麻煩。

 張居正這個晚明第一改革家所做的改革也不過是在稅收、京察制度上做了點變動,屬於查漏補缺,並沒有動到大明制度的根基,但這就已經耗費了他全部的政治能量,還搭上了他的政治名聲。

 相比之下,衛所制是跟大明最基礎制度綁定的,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益更是遠比改換一下稅收方式、考察一下官員政績要大得多,恐怕連皇帝都扳不動。

 大明的制度有這麼大的基礎問題,大家的改革卻只能隔靴搔癢,兩都有些無奈。

 宋一韓對王文龍道:“建陽今日之言,使我眼界大開,我最近正在研究遼東問題,若有不明白之處,可否來向建陽請教?”

 “那是自然,歡迎聞遠常來。”王文龍說道。

 “如此便少不得叨擾建陽了。”宋一韓高興道。三人一塊用了午飯,又仔細聊了聊遼東局勢,傍晚時,王文龍才將兩人送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