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776章 邊疆學派演講
王文龍看著眾人道:“什麼是邊疆呢?我認為文明的邊疆就是本文明與野蠻地帶的接觸點。”
“當野蠻的地方接觸了文明,便可稱之被文明化了,於是這野蠻之地也就成了新的文明區,而這新的文明區與更遠處的野蠻之地的接觸點就又成了新的邊疆。”
“例如,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在他鑿穿河西走廊前,河西走廊以西的地方,對於我中華文明來說都是中華文明之邊疆。而隨著西漢對於西域的經營,中華文明的邊疆也得以不斷往西邊推動。”
“邊疆界限所推過的地方成了中華文明的領土,而界限之外便是新的邊疆。”
“所以我們可以說這種由文明對野蠻的邊疆擴張,為文明的擴張。這也是一切文明的擴張方式。”
姚旅剛從西洋回來,他發現海貿對文明的影響是雙向的,隨著海外貿易,不光是大量西洋貨物進入中國,在呂宋等地,隨著漢人商賈的到來,當地百姓的生活習俗也漸漸漢化。
他這段時間正在思索中華文明對外傳播的方式,此時聽到這一番邊疆擴張理論,瞬間便覺得眼前一亮
姚旅在東南亞見到呂宋等地的土人原本的生活方式極為落後,基本可以看成王文龍敘述中的蠻荒地帶。當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傳過去之後,對他們的影響遠比他們的土產進入中國帶來的影響要大。當地的文化習俗越來越像漢人,其實可以看做是漢人文明的一種擴張。只不過這種擴張沒有軍事政治帶來的加成,所以十分零散。
姚旅暗暗點頭,王文龍的這個理論似乎頗能解釋他的疑問,他不禁豎起了耳朵,更仔細的聆聽。
王文龍道:“為什麼每個文明都有向野蠻地區擴張的傾向呢?”
“我以為主要原因乃是:向邊疆擴張,有保護安全以及獲得經濟利益兩方面作用。”
“張騫通西域,聯絡大月氏抵禦匈奴,這是保衛安全,唐代以來在邊境設置羈縻州,也是保衛安全,這一點在《農業地理與鋼鐵》之中我已講得清楚了。”
“至於獲得經濟利益的例子:如本朝為了緩解內地人口的壓力,於是向邊疆地區安置流民,開墾大量良田,也在邊疆獲得了足額收益。”
“又比如當今之世界,大海可稱新的邊疆,我中華商人遠洋海外,在貨物買賣之中獲得大量利益,這都是驅使文明核心向邊疆擴張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