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782章 山西票商
邊疆儒學在江南火爆的時候,王文龍正在福建處理自己的家事。
李旦讓王文龍等他回泉州,但自己卻一直留在閩西,王文龍上李家拜訪了幾次,杳無音訊,就在王文龍懷疑李旦是不是想用這種辦法讓他無法跟楊天生出海的時候,李旦終於派人給他送來消息。
李旦還要幾天才能到泉州,請王文龍幫他去看看他請來的發行檀香票人才。
李家在臺灣島上有不少田地,為了方便賣糧,在泉州布有好幾家糧店。糧食是這年代的硬通貨,大一些的糧店往往兼經有營匯兌和小貸業務。李家糧店就是這樣的地方,由於長和貨幣打交道,所以李家的檀香票發行也由糧店負責。
王文龍閒來無事,收到岳丈的信之後便去李家糧店幫忙看人。
李旦為未來檀香票發行所請的合作伙伴是一夥山西人,主事的姓黃,還在路上,只有他派來的一個名叫曹二和的管事與弟弟曹三喜到了。
大明實行“開中法”往邊地運送物資之後,山西商人便迅速發跡,主要是因為地理優勢。
“開中法”的運行方式是商人將糧食物資運往邊境,兌換得朝廷特許經營鹽業的憑證鹽引。朝廷只負責在邊境收糧,每石糧食能換得的鹽引數量是一樣的,山西商人距離大同邊境比較近,在運輸費用上佔了便宜,而一場平定蒙古叛亂的寧夏之役又正好是在大同邊境打起來的,山西商人幾乎壟斷了這場大戰的糧食供應。
同時山西運城又有內陸最成熟的鹽池,其他往邊境送物資的商人換回鹽引之後往往不會再做食鹽生意,而山西商人佔了地利優勢,換了鹽引之後直接到運城將鹽引兌成食鹽,賣鹽又是一項獲利頗豐的業務。
於是山西商人先往大同運糧,回來再到運城販鹽,晉商群體迅速富裕起來。
現在的山西商人早就已經有了原始積累,開始專業化經營,不但壟斷了張家口、大同的邊境貿易,還憑藉雄厚的資金參與遼東貿易,而他們的鹽引生意也早不是運城鹽池可以滿足的,山東南直隸的鹽場都成了山西商人的貿易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