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171章 常州上疏(第2頁)
王文龍寫這篇文章之時一方面是想向常州以及江南的士紳階級傳達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純粹就是為了應付東林黨的邀請。
所以全篇王文龍只是稍稍提了一嘴稅監之事,很客觀的表示稅監的主要問題是影響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甚至王文龍並未反對太監們找大商人收稅,或者按照萬曆所說去收礦稅。
這些文字對於皇帝的批評比起其他文章要弱不知多少,與此同時所提的三條建議內容又極具啟發性。
這時的民間未免沒有這樣的聲音,但是一來很少像王文龍這樣系統性的,二來王文龍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起李三才之流那種牽強附會的神邏輯要強太多,自然更容易讓人接受。
而此時萬曆讀到這篇文章便是頗為驚訝。
首先的感受就是他驚訝的發現這文章居然沒有罵他。
大臣們罵皇帝還要遮遮掩掩,但是諸生的程文因為不是朝廷官員所以往往更加肆無忌憚,哪怕惹皇上生氣了,總不能把一個府學的秀才全都抓起來
甚至因為自己就是民間百姓的身份,諸生還可以拿出一些自己親身所見的事情,來表明如今天下何等困苦,有理有據地罵人
所以之前諸生的文章田義沒有擺到最上面,其實也對萬曆有好處,因為翻了幾篇之後,皇帝發現那裡頭罵的話比大臣們罵的可是難聽多了。
而王文龍這篇文章當初在常州得到一些士紳支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同時符合商紳階級和皇家的利益,只不過是使得地主階級和與之伴生的儒家士大夫的地位有些尷尬,不能幫助東林黨等士大夫階級分化皇權,所以才被東林大佬捂了蓋子。
而反映在萬曆這裡就是他發現這篇文章對於他還有對於礦監製度都比較溫和,雖然也有批評,但基本是有的放矢,並沒有把任何天下的錯誤都歸咎到他頭上。
第一時間皇帝就對這篇文章有了好感。
再接著看下去,就見王文龍文章之中另外的內容則是提出了三條建議
廣開言路,讓百姓的聲音可以進入朝廷,避免出現太監地方官盤剝地方而百姓無法發聲的情況,有利於商業發展;
開放海外商業貿易,減少對於內陸普通商販的稅收;
發行船引,增加國家財政,將財政壓力轉移到出海貿易上。
萬曆看著王文龍的文章,越看越覺得前後邏輯通暢,似乎這政策之中的道理還真是挺有說服力。
“這篇文章有些意思”
萬曆皇帝邊看邊暗暗點頭。
他有下決心實行這三條政策嗎當然沒有,萬曆不是傻瓜,他當了這麼久皇帝,也知道大明朝辦事的方法,這三條政策每一條都涉及大量的權利分散和利益流轉,想要實行一條沒有個幾年的忙碌都不太可能。
他沒決心去做這樣艱苦的工作,但是他卻樂意於把這篇文章捧上高位,因為他已經找到搞事的抓手。
田義驚訝的發現萬曆難得露出了笑容,悄悄瞄了一眼皇帝此時正拿著的文告,他瞬間就有不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