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280章 愣頭青(第2頁)
洪武年間,大明的漕運採取支運法,江南百姓把自己所交的糧食由官府選派的糧長運到京城,然後再由衛所將糧食從京城支取出來,運輸到各個地方。
但是隨著永樂遷都,大明的京城遠離江南,再要求糧長把江南的糧食由京杭大運河運往京城,光是路途上的損耗就能拖的百姓傾家蕩產,於是後來大明的漕糧運輸就改為“兌運”。即糧長把糧食運送到相應的衛所交割,然後由衛所兵統一將糧食運往京城。
有了交割過程就容易出問題,在這年代的江南民間收糧稅的工作往往交給“兌戶”,這些“兌戶”無不財雄勢大,幾乎全都有通天的關係,方便時他們才把糧食兌給旗軍,不方便時直接就把旗軍呵斥回去,很容易讓衛所兵兌糧失期。兌糧時“兌戶”也往往把收上來的好糧抽成,在糧食之中摻入糟糠,讓衛所軍苦不堪言,窮苦的衛所軍經常要拿自己家種的軍田糧食去補充漕糧虧空。
時間一久,兌戶厲害的地方衛所軍都不願意和他們交兌,而願意去搶交兌弱勢兌戶的任務,衛所之間甚至為此爆發械鬥。
於是在明代中後期,漕運衛所之間漸漸發展成漕幫規矩,一個衛所分成多個幫次,大家五年一輪,輪換到本衛所的轄區去兌糧。
一個漕幫的兄弟生死與共,交不上任務一起傾家蕩產,幾代人之後,衛所漕幫漸漸就形成了一股團結的力量。
衛所兵在這年代就已經夠窮了,這些漕幫子弟更是窮苦人,每一年運漕糧對於漕兵來說都是生死考驗。
對抗兌戶取得足夠數目的漕糧,上路應付各種稅卡、抽成,運河中碰到各種打著官牌的船隻過路時要與之爭水路,到了京城交割之時,還要有能力威脅漕運官員不要貪墨太多。
其中只要有一項出了問題,或是送糧不及時,或是送糧質量不過關,就會使得一個漕幫的弟兄全都受到嚴懲,傾家蕩產都是輕的,往往是要人命。
正如無權無勢的蘇州織工要聯合起來才能在紡織業中混飯吃一樣,漕運衛所兵也必須聯合起來才可以承擔每年風險巨大的漕運任務。
幾十年下來,所有的漕運衛所兵都已經加入漕幫,在漕司和總兵官之下,實行著自己的一套江湖規矩。
此時由各個衛所的小漕幫組成的大漕幫已經團結成一股龐大力量,把持了運河沿岸的許多產業。
“建陽先生,這邊請。”織工行會的陳把頭一臉熱情地招呼王文龍上座。
王文龍走到前方的茶座中坐下,一旁幾個年輕生員見了他,互相詢問名字,聽說來人是王文龍,有人臉露欣喜前來結交,有人冷哼一聲,起身就要走。
王文龍對前者笑臉相迎,對後者也不以為意,寫了尚書古文疏證之後討厭他的儒生可是不少,根本氣不過來。
今天他來參加蘇州織工行會和蘇州漕幫的堂會還是應了葛成邀請,葛成希望王文龍回去之後,在蘇州旬報上為兩個幫派做一點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