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319章 《古來之民族主義》(第2頁)
王文龍說“這一期蘇州旬報第三版給我留一個大版面。”
鄧志謨道“建陽要寫什麼文章”
“打辯論”
王文龍真是有些生氣,之前他寫出民族國家論之後懶得去和市面上那些批評他的文章計較,只想讓清者自清。
可現在既然趙爾固抓著此書的爭議來攻擊,那他就好好跟這些攻擊的言論理論一下。
鄧志謨跟著王文龍一起走進總編室,就見王文龍鋪開稿紙,稍稍思索,便在稿紙的最右邊寫下文章標題古來之民族主義。
民主主義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是影響最為廣泛、內含最為複雜的一種社會思潮,從梁啟超號召建立中華民族開始,各個黨派文人挖掘中國歷史上的民族主義內涵,早就將中國民族主義的思想史給梳理的無比清楚。
攻擊民族國家論的人以為中國古代沒有類似民族主義的思想,那可是大錯特錯了。
王文龍提起筆就開始洋洋灑灑的書寫
“今有人以為民族主義乃是本人提出,古之未有,此論誠為可笑。
民族主義於各國、各文明從不缺乏,中華亦然。
上古之人古人鮮以“民族”名之,然家族、氏族、公族、宗族、邦族、國族及部族等詞,於古籍中屢見不鮮。
自宋以來有金石學,而今又興甲骨學,考“族”之本義,從甲骨文、金文觀之,原為家族、氏族,或以此為基礎所建之“社會軍旅組織”也。其所寓之血緣宗親之關係,蓋早期族類觀念之基石。
隨社會之進步,各族活動地域之拓展,各族因頻繁交往而漸融合為愈大之地域共同體,即古之所謂“民族”。於其中血緣成分日益複雜,種族觀念遂有泛化,共同之語言、習俗及文化認同則日顯重要,遂成今所謂之“文化民族”。
至晚至於春秋時,中原地區已形成且日益發展之“諸夏”或“華夏”,即顯此鮮明之趨勢與特徵也。
聖人所謂南夷與北狄交,而中原不絕如線。非將中原之華夏文明當作一民族,而與南夷與北敵不同者為何
此乃民族主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