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481章 辦科班和買戲樓(第2頁)
薛素素道“唱崑腔不會蘇白可不行,不如多招些江南的姑娘,將坤班帶成科班。”
科班制就是明代嘉靖年間發明出來的,傳統的戲班主要是演戲,只招一些有演戲功底的藝人搭班演出。而科班除了演戲之外也學戲,向社會上招收學戲的徒弟。
科班好處是打破了過去戲曲藝人,都是家傳的規矩,可以為大班社快速的培養藝人,壞處就是科班的投入比較大,養出來的藝人需要給他們找到足夠工作。
這年代的科班制還只在浙江一帶流行,因為只有浙江、南直等地的觀眾人數足以養活科班的存在。
王文龍點頭同意“崑腔日後將有大發展,成立科班也不怕沒戲唱科班必須要有固定的演出場所,我想包個戲樓。”
“戲樓”薛素素沒聽明白。
俞安期問道“建陽先生的意思是包下戲臺長久演出”
王文龍點頭道“沒錯。”
薛素素還沒反應過來,問道“那是什麼辦法”
俞安期笑道“這是元人時的法子,那時的瓦舍之中有常辦的戲樓,專由一個包班社所包下,若要做科班,有了這樣一個常備的演出場所,班中的徒弟也就能夠有足夠時間訓練,否則到處去趕場,怎麼練徒兒”
由於明代中早期對於戲曲娛樂的限制,戲曲的發展遲滯了上百年,一直到嘉靖年間文藝大興、崑曲等新鮮曲種的出現
,戲曲娛樂業才漸漸興盛起來,到如今不過是四五十年。
萬曆年間都還只有一些公共祠堂或是有錢人家自己建的戲樓,主人要聽戲時,便去邀請班社到這些戲樓來演出。而像宋元時“常備瓦子”那樣定期賣票演出的戲院到此時還沒有恢復,專門用來唱戲的戲院、戲園子要一直到清朝才再次出現。
照這樣算,未來的坤班人數肯定會大大增加,俞安期詢問道“如此一來,還要投入租戲樓的錢”
王文龍道“我打算再出三千兩,在南京籌辦一個戲院。”
“建陽先生果然豪氣。”俞安期誇獎說。
王文龍打算把戲班交給沈宜修來辦,自然不能吝嗇,這三千多兩還不夠沈宜修嫁到他家裡的嫁妝錢,要想辦一個戲院也就是將將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