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五百四十五章 舟師火者(第2頁)
李國仙連忙將王阿難抱走。
等李國仙和外孫離開之後,李旦才回答:“你那些舟師都是浙江人,連泉州話都不會說,若讓他們執經,肯定會招致本地火者的反對,不說他們從來沒走過西洋,光是我讓浙人上閩船替去泉州人這一條,你讓我臉面往哪裡放?”
“可現在我們正需要尋找新航路。”王文龍說道:“之前我已和泰山大人說過,荷蘭人下一步一定是控制航線,我們過去的航路肯定會被他們封堵,當時泰山大人也是認同的。”
“我自然曉得,是以這回我去西洋的船上專門找了老火者,他們都有傳家的針路,無論是荷蘭人還是紅毛人都不知道的。”李旦全然是胸有成竹的模樣。
這年代的大明海圖沒有標註經緯度,所謂牽星術主要的用途也是用來觀測方向,和指南針的效果差不多。
明人遠洋航行所依靠的地圖叫做“針路”或者“更經”“更錄”,是一種用於跳島航行的記載辦法。
這種地圖的原理非常簡單,先通過海洋探索摸出航路,然後將這些航路的方向用時速度全部記載下來:比如針路記載從a島到b島需要用某速度向某方向航行一天時間,那麼在海面上火者就會打上指南針或者用牽星術確定船隻的方向,接著規範速度航行。
實際操作中面臨的情況當然會更復雜,因為船隻往往面對風暴時需要搶浪頭或者是用蛇行的方式借風,但只要火者經驗夠老,他們通過一系列計算指導著船隻的航線,參考指南針,還是能基本將船隻左搖右擺之後的前進方向穩定在一條線上。
這種航向修正自然是非常不精確的,航程越遠誤差越大,所以這年代的航海方式都是從一個島向下一個島前進,不斷的尋找座標點,小段小段的逐島航行,因為所找的島嶼之間距離不算太長,即使稍有航向偏離,也可以很快修正回來。
看鄭和下西洋時的記載就能直觀地理解這種航海方式,火者在每段航行結束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原定目標的島嶼,“但見於前,或在左右,視為準則,轉而嚮往”。
被確定為座標點的島嶼既是上一小段航程的終止點,也是下一小段航程的起點,所以被稱作“起止”,好的舟師能做到“在更數起止,計算無差”——大抵就是在出行之前說好某時某刻到達某島,到了那時刻,船隻真的在那座島嶼靠岸。
這其實就是標準的沿岸航行,這種導航方式顯然只適用於走已經有人走過的航路,連改變航路都不行。
等李國仙和外孫離開之後,李旦才回答:“你那些舟師都是浙江人,連泉州話都不會說,若讓他們執經,肯定會招致本地火者的反對,不說他們從來沒走過西洋,光是我讓浙人上閩船替去泉州人這一條,你讓我臉面往哪裡放?”
“可現在我們正需要尋找新航路。”王文龍說道:“之前我已和泰山大人說過,荷蘭人下一步一定是控制航線,我們過去的航路肯定會被他們封堵,當時泰山大人也是認同的。”
“我自然曉得,是以這回我去西洋的船上專門找了老火者,他們都有傳家的針路,無論是荷蘭人還是紅毛人都不知道的。”李旦全然是胸有成竹的模樣。
這年代的大明海圖沒有標註經緯度,所謂牽星術主要的用途也是用來觀測方向,和指南針的效果差不多。
明人遠洋航行所依靠的地圖叫做“針路”或者“更經”“更錄”,是一種用於跳島航行的記載辦法。
這種地圖的原理非常簡單,先通過海洋探索摸出航路,然後將這些航路的方向用時速度全部記載下來:比如針路記載從a島到b島需要用某速度向某方向航行一天時間,那麼在海面上火者就會打上指南針或者用牽星術確定船隻的方向,接著規範速度航行。
實際操作中面臨的情況當然會更復雜,因為船隻往往面對風暴時需要搶浪頭或者是用蛇行的方式借風,但只要火者經驗夠老,他們通過一系列計算指導著船隻的航線,參考指南針,還是能基本將船隻左搖右擺之後的前進方向穩定在一條線上。
這種航向修正自然是非常不精確的,航程越遠誤差越大,所以這年代的航海方式都是從一個島向下一個島前進,不斷的尋找座標點,小段小段的逐島航行,因為所找的島嶼之間距離不算太長,即使稍有航向偏離,也可以很快修正回來。
看鄭和下西洋時的記載就能直觀地理解這種航海方式,火者在每段航行結束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原定目標的島嶼,“但見於前,或在左右,視為準則,轉而嚮往”。
被確定為座標點的島嶼既是上一小段航程的終止點,也是下一小段航程的起點,所以被稱作“起止”,好的舟師能做到“在更數起止,計算無差”——大抵就是在出行之前說好某時某刻到達某島,到了那時刻,船隻真的在那座島嶼靠岸。
這其實就是標準的沿岸航行,這種導航方式顯然只適用於走已經有人走過的航路,連改變航路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