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579章 《泉州訪談錄》

那先生唸完定場詩,又說了兩個段子吸引圍觀聽眾,早先到達的聽眾開始抱怨說:“先生既是唱活報,怎麼老拿以前的段子來搪塞?快去唱報紙呀!”

旁邊立即就有人說道:“先生免費給咱們唱活報,還不許別人多使兩段給自己打打名氣?”

有那愛聽南音的,笑嘻嘻的回答:“就是,生書熟戲,我還就愛聽這先生唱小段,先生您慢慢唱,唱到什麼時候,我就聽到什麼時候。”

此話立即就引來其他觀眾的不滿:“喜歡聽南音,到茶館裡聽去,我們要聽報紙。”

“就是,聽了半天還不入正活?”

《旬報》在福建也是剛剛才引進了活報攤這種播報形式,不過和普及了官話播報的江南不同,福建地方十里不同音,唱南音的先生也沒有拿起報紙就唸的習慣,為此福建的《旬報》還專門找謝肇淛商量如何改編,最終找到了一種將北方官話和南音互相結合以方便播報的演唱形式。

這種曲藝形式說白了就是後世閩南曲藝裡的北管,原歷史上北管是隨著江南曲家南下福建在清代才成型的,而在本時空的萬曆年間就已經初具雛形了。

北管的先生不好找,少數找到幾個符合要求的演出人員,由於人數太少所以自然拿喬,他們不像蘇州的先生一樣聽憑《旬報》報社的吩咐。

念報紙的詞每期都要隨著報紙內容改變,雖然大體的演出內容都是《旬報》報社給他們寫好的,但是由於詞不熟,先生唱一趟活報比起唱他們熟悉的曲目麻煩的多。為了省力氣,這些被僱傭來的活報先生經常就是拖拖拉拉,不入正題。

但即使這樣,活報演出因為念的都是實際內容,而且每期編排都極有戲劇性,還是飛快的在泉州等地流行開來,給《旬報》在普通百姓之中創下了極好的名聲。

那先生讓自己的徒兒唱了兩段小段練習嗓音,聚集來觀眾之後,眼見大家越來越不滿,於是轉軸撥絃,很快就唱起了正式的報章內容:

“今日第一段消息,乃是頭版王建陽所寫之《泉州海禁之事士商訪談錄》。”

“哎呀。”

聽活報的人都騷動起來,圍在碼頭邊聽書的雖然都只是小老百姓,但是在福建大家卻都已經久仰王文龍的大名。

王文龍創立了《旬報》不說,光是一個瓜菜代王文龍就已經被許多福建百姓奉為活菩薩。

“今天果然來對了,第一篇就是建陽先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