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黃葉 作品

第607章 軍事的邏輯

王文龍道:“我曾寫了一本《國富論》用來研究經濟之學,其實軍事與戰爭也可以用經濟學的角度去解釋。”

 

“戰爭是有成本的,培養士兵提供糧草維護武器全都是巨大的開支,可為何自古以來凡是聖朝都必須對外征戰揚威四海呢?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是因為打仗實實在在的能夠有所收穫。”

 

“戰爭的收穫源自於兩個方面,一是戰爭可以擴張政權的控制領土,在未來的新領土上政權可以收穫稅收,同時打敗敵人還能獲得敵人積累的物資,這兩種都是通過戰爭勝利能夠得到的增長的收穫。”

 

“第二則是戰爭可以創造緩衝區,比如我大明某邊地乃是重要糧倉,那便自然要攻打下週圍的交通要道關口要塞,如此才能加強對糧倉的保護,其核心思想乃是減少已有土地上可能的損失,減少損失,反過來說也是一種收穫。”

 

所謂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那是歐洲人在與鄰國科技水平等量齊觀的情況下誕生的思想,對於人類歷史上絕大多數王朝來說,戰爭從來不是什麼為了轉移國內政治矛盾而作出的行為,而是實實在在的開拓獲利。

 

王文龍看著臺下一眾道士說:“因為有這兩種收穫,所以我大明當年對外征戰之時,實則是獲利大於付出的,是以開國之初一直到永樂朝,我大明長期對外征戰卻非但沒有拖垮國家財政反而越是打仗大明越是富裕,漸漸呈現海清河宴之勢。”

 

能夠到場聽王文龍會講的人大多是京城中喜好道家的顯貴子弟,其中有些就是靖難時期的勳貴後代,聽到王文龍誇獎他們祖先的武功,許多人都頗為自豪。

 

王文龍接著說道:“這兩條規律不僅對我大明有用,對於周邊其他勢力也是同樣道理,因為戰爭有利可圖,每一個勢力都會將自己的控制地區儘量往外擴張,直到碰到另一個足夠強大的勢力,發現繼續向外擴張的成本已經高於擴張的收益,於是擴張便在那條線上停止。”

 

“用這個道理就可以說明為何在開國之初我大明武德充沛而後我大明的對外擴張漸漸走向下風,至於土木之變後,大明官軍非但難以對外擴張,甚至防邊也成困難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