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春歸 作品
第433章 好沉重喲,這個話題(第2頁)
而和成績有關的體罰、霸凌、攀比、排名,比比皆是。
教育內容單一化,學習壓力大,同伴困惑或衝突,後進生與老師關係差,睡眠嚴重不足,沒機會日光浴,等等。
孩子為誰而活?為家長、面子、圈層、期待而活,反正不是為自己而活。
孩子總是被“外部”評價著,符合的標準是集體無意識的,是外在環境的,是教育部門的,而不是成為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那個標準。
什麼都毫無意義。
孩子太可憐了。讓人淚目。
家長被自己的人性捲進去,卷手藝,卷感受,卷社交,卷專業,無辜了孩子。
很多卷出來的孩子,沒有一點空間,失去了純真的活力。
在成長過程中,甚至在大學或工作後,躺平、抑.鬱、焦慮,社會功能喪失,後患無窮:
空心病,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以極端方式走向生命盡頭的,也頻頻聽說。
軀體化症狀甚至神經官能症,太煎熬人了。
四無少年屢見不鮮——無趣,無光,無神,無力,形象又無奈。
上學的意義變窄了。
畢竟,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不競爭上不了岸,就造成整個學校大環境內卷,學校也不見得就是一個很好的社會化環境。
現代教育在複製粘貼機器人。孩子成了學習的工具人,有家長甚至開玩笑說,把機器人領回家當孩子吧。
好沉重喲,這個話題。
替孩子心疼。
該如何讓孩子成為教育的受益者。在家上學貌似能給到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但也有很多弊端。
比如獨生子女本來就孤獨,需要被深深地看見。
人是愛的鏈接的動物,是關係的總和,孩子要成為他自己,就要在關係中照見自己。
而在家學習,孩子的空間變小,接觸的人事物少,養育者都讓著他,眼界也變窄變低,只有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沒有社會實踐的機會。
的確,可以帶孩子全國全世界遊學,穿梭於城市中的各個場館,但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家長也可以帶著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