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467章 高築牆,廣積糧

    正月的寒風,仍舊凜冽刺骨。
 

    就在京城的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氛圍時,京西的工匠已經開始復工。
 

    作為皇帝最看重的工程之一,京西的稜堡雖小,卻集中了能工巧匠。
 

    整個大明最擅長土木營造的一群人,都集中在這裡。
 

    呂祥作為當今的木匠之首,自然參與了此事。
 

    他率領文思院營造研究所的工程師,參與稜堡建造。
 

    雖然被皇帝調去製造火器、主要精力不在土木營造上,呂祥仍舊發揮了他的智慧。
 

    仿照皇帝讓他製作的木質火器模型,呂祥為京西稜堡同樣製造了模型。
 

    而且因為稜堡的設計發生了幾次變化,他按照皇帝的提點創造性地發明了積木,能夠很方便地拆裝,改變模型樣式。
 

    也因為此,主持稜堡修建的徐光啟等人,利用這些積木試驗了很多想法。
 

    最終在大明的城池建造基礎上,參考西方的稜堡樣式,再用上水泥、混凝土等技術,定下了稜堡最終的設計圖。
 

    整個新年期間,徐光啟等人都忙在這件事情上。並且在正月六日,就讓文思院匠官和巡捕營工兵復工,開始稜堡修建。
 

    但是因為稜堡設計的改變,一些地基需要重修,需要的建築材料,也需要重新計算。
 

    所以徐光啟讓巡捕營的工兵,暫且只修建不用改變的部份,其它部分重新打地基,之後才會修建。
 

    作為大明傳統城池建造的延伸,京西稜堡自然採用的是夯土城牆,也就是用夯土版築的辦法建造城牆。
 

    這種城牆歷史悠久,在大明還發生了變化,那就是外面包上一層磚,成為夯土包磚城牆。
 

    太祖朱元璋所說的“高築牆”,就是建造這種夯土包磚城牆。
 

    它既有夯土厚實的防禦力,也能用外面的磚塊防範雨水侵蝕,使城牆固若磐石。
 

    後世中國留存的古城牆,大多是明代修建,奠定了中國數百年的城牆形制。
 

    京西稜堡的修建,也保留了這種城牆建造方法。相比純粹用磚石來說,夯土包磚城牆的成本更低,而且厚實的夯土也更能抵禦炮擊,仍舊能夠沿用。
 

    但是城牆的外形卻發生了變化,從之前四四方方的城牆,變成星型稜堡。以便能形成交叉火力,更便於火器發揮威力。
 

    (北京城牆和熱蘭遮城對比,一個四四方方,一個有稜有角)
 

    巡捕營的工兵,在土木工程師的指揮下,先是在地基上鋪設了石塊,以便能在上面夯土。在下雨和積水的時候,城牆也不至於泡壞。
 

    這一步因為混凝土的出現,是可以用混凝土代替的。只是現在是冬天,混凝土結冰化凍後強度會受損害,所以這次還是用石塊。
 

    然後就是用版築技術,在上面建造夯土牆。
 

    夯土料是用黃土和稻草、石灰等混合一起,加入適量水反覆拌和捶打,攪拌均勻成為夯土混料。
 

    後世的一些農村還能看到這種土牆房屋,它曾經在中國大行其道。
 

    夯土料運到上面後,需要木版相夾固定,然後用夯杵來回夯擊,使之更加緊實。
 

    夯土城牆的標準,稱為“錐不過寸”。意思是用錐子扎夯好的土城,錐尖不能刺入一寸,否則就是不合格。
 

    在夯土城牆完成後,外面還要砌上一層磚,以便能夠更好地防雨防水,抵擋風雨侵蝕。
 

    所用的城磚,也是專門燒製,有嚴格的規定。
 

    北京城牆所用的城磚,是從山東運來的臨清貢磚。
 

    這種磚塊非常堅實,後世還成為收藏品。
 

    從永樂年間開始,工部就在臨清設營繕分司督理燒磚業,歲徵城磚百萬。
 

    京西稜堡用的磚塊,就是從庫房中取出的貢磚。
 

    (臨清城磚)
 

    磚塊之間的黏結,之前用的是灰漿,有糯米灰漿、桐油灰漿、蛋清灰漿等種類,成本比較高昂。
 

    在水泥出現之後,毫無疑問被水泥取代。
 

    文思院的工程師從當前研發出的各種水泥中,選擇了最適合冬季施工的一種,用於稜堡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