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合作隊和移民
皇帝的一道命令,能改變無數人的命運。
遠在東寧的李三水,就提前接到了宋應昇的召喚,要提前去陝西開展移民。
他在左思右想後,最終在妻子的支持下,放棄了正在署理的都保長一職,選擇繼續去移民
畢竟他擅長的就是當保長,這些日子擔任都保長管理一千戶,讓他覺得力不從心。
相比只管理一百戶的保長來說,都保長的工作更加繁雜,除了要管好麾下一千戶,還有財務、軍事等責任。
李三水一個底層軍戶,哪受過這類教育?
他之所以能夠當好保長,靠的全是用心。
到了都保長這個位置上,那就忙不過來了。
所以,在接到宋應昇的來信後,他放棄了都保長一職,用其中的調令,求得上官同意。
東寧中衛的軍官,對李三水的辭職還是非常可惜的。
李三水自覺擔任都保長不稱職,但是在東寧中衛的高層看來,他已經乾得很可以。
至少他那一都沒有什麼破事,李三水也沒有仗著權勢欺男霸女等行為。而且在墾荒時以身作則,在當地漢民的指導下學會了種植水稻,帶動了麾下的不少人。
所以他們勸說了李三水一陣,直到發現李三水態度堅決,才批了他的調令。
好在讓人欣慰的是,東寧衛的春耕已經完成,最艱難的墾荒也已過去。
接任的都保長只要能力不是太差,就能做好這些事。
李三水離職之後,東寧中衛的軍官,很快任命了新的都保長。並且按照東寧府的要求,對署理都保長的人選進行更換,合格的轉為實任,不合格的任命其他人。
在都和保的治理上,也發生了變化。成立了民兵隊不說,還嘗試建立墾荒隊、種植隊、收割隊等合作隊。
民兵隊要負責保衛工作,主要從退役軍士和軍民戶中挑選,平時兵農合一,防備土人進犯。
種植隊和收割隊則是把擁有的耕牛、鐵器等生產工具集中起來,在農忙時一起勞作,提高工作效率。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涿鹿區那邊發現,為軍士軍戶重新分地後,很多家庭變成了一兩人的小戶,出丁服役之後就沒法耕種田地。
所以一些有威望的軍士,就和其他家庭聯合起來,在農忙時相互幫助。
這種做法的效果不錯,涿鹿守備區護軍都尉陳仁錫發現後,建議在其它衛所實行。
朱由檢對此也很讚賞,仿照後世的合作社制定相關政策,讓劉宗周整理之後,在順天府和東寧府的衛所試行。
李三水也是聽說了這件事,下定了辭去都保長的決心。
因為他這是外出任官,符合合作隊的幫扶政策。遇到農忙的時候,不至於家裡的田地照顧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