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487章 潞王心思(第3頁)
畢竟御膳的滋味,沒多少人嘗過。就是出於好奇,都會有很多人去嘗試。
更別說狀元樓中不但有御廚,還有從宮裡出來的太監。
這讓沒有嘗過太監服侍滋味的,都會去看一看。
潞王自然不在此列,他的王府中自有內宦。甚至去年宮裡放太監出宮做服務人員時,他還僱傭了一些。
之所以邀請眾人去狀元樓,是因為剛才聽了柳隱的《女狀元》。還有就是張溥等人打算參加下一科的考試,給他們討個好彩頭——
他想向張溥等人問計,看他們有何見解。
張溥對潞王的邀請,自然不敢推辭。
他大略知道潞王的打算,在狀元樓落座之後,向潞王道:
“若是殿下問移藩,學生只有一句話,那就是皇上決定的事情,殿下最好服從。”
“而且學生還要說,越早移藩越好,否則離大明近的地方,就要被佔完了。”
這是皇帝對他的囑咐,也是他真實的想法。
甚至他現在都不理解,為何很多權貴連好好的封地都不要,非要在京城待著。
如果他有開藩的機會,早就招攬人去開闢封地了——
自己在海外為君做主,不好過在大明盤著嗎?
潞王其實也有這個想法,但是想到海外的危險,就和其他藩王一樣產生退縮心理。
對於不愁富貴的他們來說,去海外實在是險途。說不定就染上什麼病,直接死在海外。
所以潞王嘆道:
“開藩難啊!”
“韓王的北海島封地,不就還沒打下來嗎?”
“本王一心向佛,擅長的也就弄琴。”
“沒有能臣猛將,如何能夠開藩?”
張溥聽到這話,有些明白了潞王的心思。抿著嘴就笑道:
“想招攬能臣猛將還不簡單,殿下在報紙上打個廣告就行了。”
“相信天下間鬱郁不得志的,會有不少人響應。”
此言一出,潞王怦然心動不說,陳子龍也有些驚訝。詢問道:
“如此大張旗鼓,不怕引起忌諱嗎?”
張溥微微笑道:
“皇上不怕各藩招的人多,就怕沒有人招。”
“天下生員數十萬,多有自認懷才不遇之人。”
“不讓他們去海外一展所長,難道讓他們在各地無事生非嗎?”
“陛下把諸王府和大學城放在一起,就是這個用意啊!”
這件事情道出,周圍聽到的眾人,頓時感覺恍然。
他們之前對諸王府和大學城放在一起只是感覺奇怪,覺得富麗堂皇的王府,不利於學子向學。
沒想到皇帝是這個用意,就是為了方便諸侯招人。
張溥這一番話,可謂把隱藏的意圖完完全全道了出來。
潞王聽到之後,更是深悔自己的反應有些慢。如果早從張溥這裡知道,他早就下了去開藩的決心了。
皇帝如此明顯地鼓勵他們培植黨羽,封藩的決心如何還能懷疑?
就像張溥說的,越早開藩越好,免得離大明近的地方都被人給佔了。
所以,他讓身邊的內侍向張溥敬了一筆,說道:
“先生大才,本王過些日子就在《明報》上打廣告。”
“另有謝禮送上,希望先生不要嫌棄。”
張溥如何會嫌棄,只是向潞王表示要注意繳納贈與稅。免得被人舉報偷稅漏稅,影響兩人形象。
被張溥這麼一提醒,潞王驚出了一身冷汗,這才察覺自己險些忘了這個。
作為一名親王,他和人禮物往來,幾乎都會超出正常往來的限額,按朝廷的規定就要繳納贈與稅。
只是現在還沒有人收到他的頭上,畢竟他是皇帝嘉獎過的、有賢名的親王。
但那只是以前,他不摻和政事,自然沒有人針對他。如果他想開藩,自然不可避免地要被朝堂上的臣子關注。
若是有人對他海外開藩的事情不滿,或者他開藩的過程中與其他諸侯起了衝突,說不定就有人拿著這種小事,上疏彈劾一本。
所以在正式決定開藩前,他還要收拾好自己的首尾,免得遭到彈劾,影響開藩大業。(本章完)
更別說狀元樓中不但有御廚,還有從宮裡出來的太監。
這讓沒有嘗過太監服侍滋味的,都會去看一看。
潞王自然不在此列,他的王府中自有內宦。甚至去年宮裡放太監出宮做服務人員時,他還僱傭了一些。
之所以邀請眾人去狀元樓,是因為剛才聽了柳隱的《女狀元》。還有就是張溥等人打算參加下一科的考試,給他們討個好彩頭——
他想向張溥等人問計,看他們有何見解。
張溥對潞王的邀請,自然不敢推辭。
他大略知道潞王的打算,在狀元樓落座之後,向潞王道:
“若是殿下問移藩,學生只有一句話,那就是皇上決定的事情,殿下最好服從。”
“而且學生還要說,越早移藩越好,否則離大明近的地方,就要被佔完了。”
這是皇帝對他的囑咐,也是他真實的想法。
甚至他現在都不理解,為何很多權貴連好好的封地都不要,非要在京城待著。
如果他有開藩的機會,早就招攬人去開闢封地了——
自己在海外為君做主,不好過在大明盤著嗎?
潞王其實也有這個想法,但是想到海外的危險,就和其他藩王一樣產生退縮心理。
對於不愁富貴的他們來說,去海外實在是險途。說不定就染上什麼病,直接死在海外。
所以潞王嘆道:
“開藩難啊!”
“韓王的北海島封地,不就還沒打下來嗎?”
“本王一心向佛,擅長的也就弄琴。”
“沒有能臣猛將,如何能夠開藩?”
張溥聽到這話,有些明白了潞王的心思。抿著嘴就笑道:
“想招攬能臣猛將還不簡單,殿下在報紙上打個廣告就行了。”
“相信天下間鬱郁不得志的,會有不少人響應。”
此言一出,潞王怦然心動不說,陳子龍也有些驚訝。詢問道:
“如此大張旗鼓,不怕引起忌諱嗎?”
張溥微微笑道:
“皇上不怕各藩招的人多,就怕沒有人招。”
“天下生員數十萬,多有自認懷才不遇之人。”
“不讓他們去海外一展所長,難道讓他們在各地無事生非嗎?”
“陛下把諸王府和大學城放在一起,就是這個用意啊!”
這件事情道出,周圍聽到的眾人,頓時感覺恍然。
他們之前對諸王府和大學城放在一起只是感覺奇怪,覺得富麗堂皇的王府,不利於學子向學。
沒想到皇帝是這個用意,就是為了方便諸侯招人。
張溥這一番話,可謂把隱藏的意圖完完全全道了出來。
潞王聽到之後,更是深悔自己的反應有些慢。如果早從張溥這裡知道,他早就下了去開藩的決心了。
皇帝如此明顯地鼓勵他們培植黨羽,封藩的決心如何還能懷疑?
就像張溥說的,越早開藩越好,免得離大明近的地方都被人給佔了。
所以,他讓身邊的內侍向張溥敬了一筆,說道:
“先生大才,本王過些日子就在《明報》上打廣告。”
“另有謝禮送上,希望先生不要嫌棄。”
張溥如何會嫌棄,只是向潞王表示要注意繳納贈與稅。免得被人舉報偷稅漏稅,影響兩人形象。
被張溥這麼一提醒,潞王驚出了一身冷汗,這才察覺自己險些忘了這個。
作為一名親王,他和人禮物往來,幾乎都會超出正常往來的限額,按朝廷的規定就要繳納贈與稅。
只是現在還沒有人收到他的頭上,畢竟他是皇帝嘉獎過的、有賢名的親王。
但那只是以前,他不摻和政事,自然沒有人針對他。如果他想開藩,自然不可避免地要被朝堂上的臣子關注。
若是有人對他海外開藩的事情不滿,或者他開藩的過程中與其他諸侯起了衝突,說不定就有人拿著這種小事,上疏彈劾一本。
所以在正式決定開藩前,他還要收拾好自己的首尾,免得遭到彈劾,影響開藩大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