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557章 長城方面軍


 
  京城,武英殿。

  大明樞密院的官員,第一次體會到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感覺。

  在信鴿和臂板通信的加持下,大淩河之戰的消息,最遲三天就會傳過來。

  這讓樞密院的官員,對前線的戰況一清二楚。甚至對整體的局勢,比前線掌握得更完善。

  參謀部部長楊嗣昌,此時就根據前線傳過來的消息,向皇帝等人解說道:
  “建虜南下大淩河,不是為了攻錦州。”

  “他們之前已經在寧錦防線兩次受挫,不會再莽撞地一頭撞過去。”

  “根據大淩河二號堡和周圍烽火臺的消息,建虜的騎兵在大淩河谷地出沒,似乎打算向西,進入哈喇慎一帶。”

  “攻打哈喇慎不需要這麼多的兵力,他們的目的明顯是繞道草原,打算從山海關之外的長城關隘破關。”

  (歷史上己巳之戰,建虜繞道草原,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破關)

  這是皇帝一直擔心的事,登極以來對遼東的各項佈置,也是為了防止這一點。

  樞密院官員對此深知,此時也確認了皇帝確實有遠見。

  如果不是皇帝早就安排人整修長城,他們如何能在此安坐,平心靜氣地討論長城防禦。

  在一片對皇帝的誇讚中,樞密同知袁可立,詢問長城督師朱燮元:

  “薊鎮負責的長城是否已經修好?”

  “有沒有把握阻止建虜破關?”

  長城關隘太多,不可能每個隘口都有山海關那樣的防禦。

  朱燮元想到建虜出動的五萬大軍,對那些關隘擋住建虜入侵沒有十分把握。但在朝堂之上,也只能信心滿滿地說道:

  “長城多年沒有經歷戰事,多有年久失修之處,幸有工部製造的水泥,已經把大部分缺口補上。”

  “各處烽火臺也都建立了信號塔,只要建虜進犯,他們會第一時間通報。”

  “臣會竭盡全力,阻止建虜破關。”

  官員們對此一陣稱讚,他們對在奢安之亂中堅守成都的朱燮元,還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朱燮元卻知道堅守成都一個城池,難度遠不如守住長城沿線關隘,所以他又請求道:

  “成都保衛戰時,城內最初只有兩千兵力。臣召石砫等地兵力來援,又在成都附近堅壁清野,方才擋住叛軍。”

  “臣以為建虜既有南下打算,應當調附近兵力來援,宣佈順天府戒嚴。”

  這讓群臣大譁,很多人不贊同朱燮元的建議。

  一是因為戒嚴期間皇帝大權獨攬,大部分臣子都不願意看到。

  二是建虜雖然有繞道草原進犯的跡象,卻到底沒有打過來。

  如果建虜的目的不是從草原打過來,而是被寧錦防線和大淩河防線拖住。那他們急慌慌地宣佈戒嚴、讓四方兵力勤王。那不是小題大作,顯得太無能嗎?
  兵部右侍郎熊明遇,首先站出來反對道:
  “去年順天府已經戒嚴一次,今年再次戒嚴,臣恐天下不安。”

  “而且建虜尚在大淩河,是否南下還是兩說之事。”

  “臣以為當鎮之以靜,提高戒備即可。”

  群臣紛紛響應,朱由檢皺著眉頭說道:

  “鎮之以靜能夠鎮住建虜嗎?”

  “熊卿能否去大淩河前線鎮一鎮?”

  熊明遇頓時啞然,根本不敢接這個話。

  如果他敢說大話起高調,當今皇帝是真敢把他派到前線的。

  三千人的城堡防守建虜五萬大軍,在他看來根本就不可能守下來。

  自己要是去了,被建虜抓住怎麼辦?
  其他官員也是如此,在皇帝的目光掃視下,大多安靜下來。

  畢竟在樞密院任職,兵兇戰危還是知道的。他們不會像禮部等衙門的官員一樣,隨意口出大言。

  朱由檢在壓下這個聲音後,也知道強行下令戒嚴不容易,又問道:
  “眾卿還有什麼辦法?不讓建虜從草原繞過來。”

  “若是被他們成功一次,以後就可能再次進犯。”

  “那時朝廷要防守的可就不是一個山海關,而是整個長城沿線。”

  “關內諸城,也需要像寧遠、錦州那樣,處處設兵防禦。”

  想到這裡面的危險,還有寧錦防線的花費,群臣也明白了皇帝為何對此如此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