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641章 環城路和外城牆(第3頁)
“外城和內城之間安置衛所,讓他們負責守城。”
這是樞密院中的一種提議,把嘉靖年間沒有完全修成的外城牆修成,內城和外城之間的土地分配給衛所開墾。
(嘉靖年間聶豹四面外城方案,城垣走向推測復原)
朱由檢沒想過還能這樣,讓士兵在城內種地。
不過思索之後,他覺得確實可行,能夠供養更多的兵力。
所以他在斟酌之後,說道:
“修建外城牆是不錯,但是耗費太大。”
“朕以為要等以後有財力再說,現在先勘探地點,修建一條順城街。”
“裡面的土地也確實可以讓衛所將士開墾,分配給守門的衛所。”
“每個衛所安排一兩千世襲軍士和軍戶,作為常備兵力。”
把自己打算修建的三環路,以外城順城街的名義,先行修建出來。
這條路里面的土地,就被劃入外城區。結合之前修建外坊作為防禦設施的打算,在十七個城門之外,建立十七個坊。
他指著京城街區圖道:
“德勝門北邊五里,是前元的健德門。”
“現在還留有土城,作為北邊的防禦設施。”
“以北土城為基礎,在其內部修建順城街作為第三條環城路。”
“將來若修外城,就沿著這條路修建。”
“有了道路之後,運輸築城物資也更容易。”
以未來修建修建外城的名義,提出建造三環路。
這條路里面的範圍比後世的三環路還要大,是朱由檢準備的京城核心區。
它的樣式,也被設計成了八邊形,以便節省路程。
未來如果真建城,也能修成稜堡樣式。
(八邊形環城路和外城設想,參考右下角八邊形稜堡)
這個辦法,得到群臣稱讚。
別看李邦華提出築城時沒人反對,如果真要築外城,估計戶部會首先跳起來。
嘉靖年間大明國力強盛時,尚且只能修成南城牆。如今朝廷財政入不敷出,哪能修建個外城來?
與之相比,皇帝提出的先行勘探修建環城路,那就簡單多了。
將來財政如果真的好轉,再把城牆修起來。
不過這樣一來,很多人看著八邊形的城牆,就有些不太順眼了。熊明遇道:
“城牆當為四面。”
“不四面,未為王制也!”
“臣以為當修四面牆。”
朱由檢眉頭一皺,還沒開口說話。
一直沒發言的大學士徐光啟就說道:
“四面城牆,不適合修建星形堡壘。”
“而且京城西面地勢低窪、土脈流沙,難以修建城牆。”
“嘉靖年間設計四面牆時就從那裡繞了過去,如今若修四面牆,還是需要繞過。”
“臣以為不如修成五面、六面,或者九面、十面,把玉淵潭一帶包圍進去。”
作為稜堡的支持者,他是很希望將京城修成星形堡壘的。
但是這種多面的提議別說群臣不接受,朱由檢都覺得太激進。
這種多邊形很容易修成奇形怪狀,看起來不夠美觀。
所以朱由檢道:
“八面牆已經有可能包圍住玉淵潭,如果勘探後合適,那就修成八面牆,兼顧美觀和防禦。”
“這樣既能符合八卦,也能顯示京城八面來風,朕和眾卿傾聽各地聲音。”
(書中環城路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三環路,只是更偏北一點,利用元大都遺留的北土城)
八卦和八面來風的寓意不錯,群臣再想到嘉靖年間設計的七拐八彎的城牆,覺得八面牆雖然有些不合四面牆的古制,卻也能夠接受。如果勘探後地形不合適築城,那就繼續修改。
不過朱由檢心裡,是不覺得外城能修起來的,甚至都沒必要修。
因為金屬定裝彈出現後,來自草原的威脅會大大降低,北虜基本攻不到長城以內。將來對北京來說更重要的是海防,守住天津一帶。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大明的火器正在飛速發展。如果研究出來炸藥,現有的城牆無論再厚,都能被炸藥摧毀。
還不如修建重重工事,建造築壘地域。
所以朱由檢還是傾向於修建外坊,在城牆的外面,構築一系列工事。
但是這種做法之前沒有先例,如果他明確說不修外城牆,那麼城內的人將會很少有人願意出去。
這讓他只能拿出外城牆的規劃,鼓勵大臣帶頭,引導京城百姓出城置業。
現有城牆之外的房產,也按城外對待。(本章完)
這是樞密院中的一種提議,把嘉靖年間沒有完全修成的外城牆修成,內城和外城之間的土地分配給衛所開墾。
(嘉靖年間聶豹四面外城方案,城垣走向推測復原)
朱由檢沒想過還能這樣,讓士兵在城內種地。
不過思索之後,他覺得確實可行,能夠供養更多的兵力。
所以他在斟酌之後,說道:
“修建外城牆是不錯,但是耗費太大。”
“朕以為要等以後有財力再說,現在先勘探地點,修建一條順城街。”
“裡面的土地也確實可以讓衛所將士開墾,分配給守門的衛所。”
“每個衛所安排一兩千世襲軍士和軍戶,作為常備兵力。”
把自己打算修建的三環路,以外城順城街的名義,先行修建出來。
這條路里面的土地,就被劃入外城區。結合之前修建外坊作為防禦設施的打算,在十七個城門之外,建立十七個坊。
他指著京城街區圖道:
“德勝門北邊五里,是前元的健德門。”
“現在還留有土城,作為北邊的防禦設施。”
“以北土城為基礎,在其內部修建順城街作為第三條環城路。”
“將來若修外城,就沿著這條路修建。”
“有了道路之後,運輸築城物資也更容易。”
以未來修建修建外城的名義,提出建造三環路。
這條路里面的範圍比後世的三環路還要大,是朱由檢準備的京城核心區。
它的樣式,也被設計成了八邊形,以便節省路程。
未來如果真建城,也能修成稜堡樣式。
(八邊形環城路和外城設想,參考右下角八邊形稜堡)
這個辦法,得到群臣稱讚。
別看李邦華提出築城時沒人反對,如果真要築外城,估計戶部會首先跳起來。
嘉靖年間大明國力強盛時,尚且只能修成南城牆。如今朝廷財政入不敷出,哪能修建個外城來?
與之相比,皇帝提出的先行勘探修建環城路,那就簡單多了。
將來財政如果真的好轉,再把城牆修起來。
不過這樣一來,很多人看著八邊形的城牆,就有些不太順眼了。熊明遇道:
“城牆當為四面。”
“不四面,未為王制也!”
“臣以為當修四面牆。”
朱由檢眉頭一皺,還沒開口說話。
一直沒發言的大學士徐光啟就說道:
“四面城牆,不適合修建星形堡壘。”
“而且京城西面地勢低窪、土脈流沙,難以修建城牆。”
“嘉靖年間設計四面牆時就從那裡繞了過去,如今若修四面牆,還是需要繞過。”
“臣以為不如修成五面、六面,或者九面、十面,把玉淵潭一帶包圍進去。”
作為稜堡的支持者,他是很希望將京城修成星形堡壘的。
但是這種多面的提議別說群臣不接受,朱由檢都覺得太激進。
這種多邊形很容易修成奇形怪狀,看起來不夠美觀。
所以朱由檢道:
“八面牆已經有可能包圍住玉淵潭,如果勘探後合適,那就修成八面牆,兼顧美觀和防禦。”
“這樣既能符合八卦,也能顯示京城八面來風,朕和眾卿傾聽各地聲音。”
(書中環城路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三環路,只是更偏北一點,利用元大都遺留的北土城)
八卦和八面來風的寓意不錯,群臣再想到嘉靖年間設計的七拐八彎的城牆,覺得八面牆雖然有些不合四面牆的古制,卻也能夠接受。如果勘探後地形不合適築城,那就繼續修改。
不過朱由檢心裡,是不覺得外城能修起來的,甚至都沒必要修。
因為金屬定裝彈出現後,來自草原的威脅會大大降低,北虜基本攻不到長城以內。將來對北京來說更重要的是海防,守住天津一帶。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大明的火器正在飛速發展。如果研究出來炸藥,現有的城牆無論再厚,都能被炸藥摧毀。
還不如修建重重工事,建造築壘地域。
所以朱由檢還是傾向於修建外坊,在城牆的外面,構築一系列工事。
但是這種做法之前沒有先例,如果他明確說不修外城牆,那麼城內的人將會很少有人願意出去。
這讓他只能拿出外城牆的規劃,鼓勵大臣帶頭,引導京城百姓出城置業。
現有城牆之外的房產,也按城外對待。(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