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13章 干支紀時和紀年

 不知朱由檢為何嘆息,餘煌小心地道:

 “若是改為一日九十六刻,今人在看古籍時,可能會有誤解。”

 “民間日晷、漏刻,也要重新制作。”

 “不如按陛下所說,在使用自鳴鐘時,不再用刻。”

 朱由檢點了點頭,覺得確實如此。可以預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日晷、漏刻仍是民間主要計時工具。如果為了配合小時制就強行要求民間改動,對自己的名聲一定會有損害。

 不如按之前所說,用自鳴鐘時不再用刻:

 “從後世的經驗來看,鐘錶普及之後,刻這個單位已經很少用到了。”

 “大家都是說幾點幾分,而非幾時幾刻。”

 “乾脆撇過不用,讓刻仍舊和時辰制搭配。”

 得到朱由檢贊同,餘煌極為激動。認為新皇帝能察納雅言,是一位英明之主。

 想到自己在史書上所看,餘煌又說道:

 “其實一日百刻,和十二時辰也難對應。先漢哀帝時,便曾按甘忠可之說,改百刻為一百二十刻。”

 “百刻更對應的是十時,《隋書》漏刻篇記載:晝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夕。夜有甲、乙、丙、丁、戊。”

 “此為十時百刻。現在所謂的五更,便是從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而來。打更也是按漏壺的刻度,所謂更漏是也。”

 聽著餘煌的介紹,朱由檢若有所思: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時辰制,被稱為地支紀時法。”

 “甲乙丙丁戊後面的‘朝禺中晡夕’,如果用‘己庚辛壬癸’代替的話,那就是天干紀時法。”

 “看來和一日百刻搭配的,更應該是天干紀時法。十時百刻對應,更加簡單明瞭。”

 “十進制在數學上的好處顯而易見,等以後計時工具進步了,說不定以後會像十進制的分秒、釐秒、毫秒那樣,發展出分刻、釐刻、毫刻。”

 “所以一日百刻就不變了,留著以後發展。不用像清朝那樣,改為九十六刻。”

 確定了這一點後,朱由檢徹底放下了改動刻的打算。又向餘煌介紹二十四小時制,和十二時辰的對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