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15章 黃帝紀元(第2頁)

 最終,還是朱由檢一錘定音:

 “《大戴禮記》雲:”

 “宰我問於孔子曰:‘昔者予聞諸榮伊,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於三百年乎?’”

 “孔子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所以黃帝紀元不用強求確切年份,只要是在黃帝的年代就可以了。”

 定下這個基調,朱由檢道:

 “今年往前4324年,是唐堯往前三百年的甲子年。以該年為黃帝紀元元年,更往前稱為黃帝紀元前。”

 “黃帝紀元除了數字紀年外,並用干支紀年,今年是第七十三個干支循環的第四年,是為丁卯年。”

 “所以今年的全稱是:黃帝紀元四千三百二十四年,天啟七年,丁卯年。”

 “今日的全稱是:八月己酉月,二十六日己未日。”

 “禮部擬定祭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若是上天認可,今後就以此紀年。”

 群臣或許還有其他意見,但是皇帝發話,並且要祭告天地祖宗,他們有再多的想法,也只能強行壓回去。

 就這樣,朱由檢用自己身為天子的權力,壓下其他觀點。避免民間有人議論紛紛,冒出什麼讖言。

 不止如此,朱由檢還把民間俗稱的皇曆,正式定名為黃曆,以便民間更容易接受黃帝紀元。後來流傳過程中,人們更多地把黃帝紀元年份簡稱為黃曆年份,黃曆這個詞語,成為了黃帝紀元的簡稱。

 這些變化自然不是如今的朱由檢能知道,在確定黃帝紀元之後,朱由檢當即命令翰林院,編纂《中國編年簡史》和《世界編年簡史》,以中國的視角,記錄世界歷史。

 翰林院的官員聽到,頓時興奮異常。他們之所以支持新的紀年法,不就是為了青史留名嗎?如今朱由檢讓他們編撰史書,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就連內閣的幾位大學士,也忍不住這個誘惑,紛紛主動請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