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文臣丁憂時間(第2頁)
朱由檢微微搖頭,說道:
“奪情若是容易,就不會產生那麼大的爭議了。”
“朱童蒙奪情的事情,到現在還有臣子上疏彈劾。”
“但是他身負延綏巡撫重任,那個地方已經有了民亂,怎能驟然離任?”
“每次都因為奪情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實非朕之所願。”
否定了奪情的事情,朱由檢道:
“至於設立提督,只是為了補救。”
“提督署理事務,怎麼能和總督完全一樣呢?”
“更何況,朱燮元、傅宗龍接連丁憂的事情,難道不應該引以為戒嗎?”
“萬一總督、提督同時丁憂,應該讓誰替代?”
“還有各地有軍務職責的巡撫,難道都配上提督,就是為了防止他們突然丁憂?”
對此無言以對,袁可立也覺得大明實在太倒黴了點,兩個有能力解決奢安之亂的大臣接連丁憂,朝廷又對接替人選舉棋不定,導致奢崇明、安邦彥恢復元氣,還要再打幾年。
作為從地方升入朝堂的大臣,袁可立並非不通權變之人,否則他就不會同意奪情朱燮元、傅宗龍二人。對於皇帝的話,沒有繼續反對。
而且朱由檢接下來的話,更讓他險些跳起來,知道丁憂制度的改變,已經勢在必行:
“朕心裡還有一種擔心,那就是以後如果繼續實行丁憂三年的制度,會有看到機會的逆賊,暗中謀殺主持戰事的大臣父母,逼他們丁憂離職。”
“這樣的話,主持戰事的大臣父母就危險了。”
“把父母置於這種危險之中,難道就符合孝道嗎?”
“武將不用丁憂,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有領兵職責的大臣來說,他們的父母一樣危險,所以他們的丁憂,要和武將一樣。”
這種惡意揣測的陰謀論,說得很多大臣不寒而慄。
甚至有些人想到某些主政大臣突然丁憂的事情,猜測他們的父母是不是被人謀殺。
一時間,那些想要反對的,也不敢說出反對的話。他們擔心自己堅持丁憂的話,會被皇帝斥責把父母置於危險。
在這種糾結的心理中,吏部尚書房壯麗站出來打圓場,說道:
“《禮記》子夏問曰:三年之喪,卒哭,金革之事無闢也者,禮與?”
“孔穎達疏:人遭父母之喪,卒哭之後,國有金革戰伐之事,君使則行,無敢辭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