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139章 督撫施政綱要(第2頁)
被特賜元士出身、聲名大噪的錢嘉徵,同樣在京城四處鼓吹。認為磨勘法是善政,應該儘快推行。
討論磨勘法的人越來越多,磨勘法的優缺點也被很多人提出來。
優點自然是公平,注重資歷的同時,也很注重功績。甚至有年功的官員,會更容易脫穎而出。
缺點當然是升官慢,像魏忠賢當政時幾年就把一個六七品官員提拔到一二品的事情,以後不可能再出現。
這個發現,讓朝堂上支持磨勘法的官員,變得更多起來。
因為魏忠賢當政時隨意提拔,完全無視以前約定俗成的規矩。朝堂上的官員都有些怕了,認為需要制度規範。
否則磨勘法被否決,皇帝以後用閹黨的前例,把他中意的官員迅速提拔上去,他們還能怎麼辦?
到時候磨勘法仍然要推行,只是朝堂上換了一批人。
這讓大臣們覺得,由他們推行磨勘法也不錯,能讓其他官員難以很快提拔、威脅他們地位。
在這些大臣的支持下,進士出身的官員,也認識到推行磨勘法的好處。
尤其是磨勘法推行後,進士的地位會徹底確立。非進士出身的官員,不可能威脅到他們——
除非這些人被特賜元士出身,磨勘期和進士一樣。
但是特賜元士出身名額有限,最多也就是進士的十分之一,根本不可能威脅到進士。
之前的三途並用,徹底變成進士為尊。
有人不禁要問了,現在的官員不就以進士為尊嗎?這樣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當然是有!
現在的官員以進士為尊,卻並沒有限制舉貢、吏員出身的官員成為高官。
進士為尊是進士爭取來的地位,並沒有完全用制度定下來。
磨勘法推行之後,進士磨勘期四年,非進士磨勘期六年,差距非常明顯。進士作為文官主體的制度,能夠徹底定下來。舉貢、吏員出身,再無法威脅進士。
說白了,皇帝是用磨勘法這個制度,承認進士爭取來的地位。
所以進士出身的官員,越來越支持磨勘法。
在京城的舉人、國子監的貢生,自然是反對磨勘法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