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孫承宗入京(第3頁)
凡是知道這件事的臣子,都清楚這裡面的厲害。一個不好大明就會多出一支受宦官掌控的神策軍,甚至在京城出現一個董卓。
有些人把劉詔和孫承宗聯繫起來,孫承宗若不解釋好,後果可想而知。
孫承宗入京之後,對有些人彈劾自己也有所耳聞。聽到皇帝責問,急忙解釋道:
“臣抵關回奏,先帝以八里不宜再城,改王在晉為南京兵部尚書。”
“吏部等衙門會推遼東經略,已題推閻鳴泰、李三才、王之寀、王之臣四臣。”
“臣以為遼東經略遽難得人,自請身任,赴山海督師。”
“朝廷升閻鳴泰為遼東巡撫,豈是臣逐王在晉而用閻鳴泰?”
“劉詔乃朝廷下旨,說他夙負邊才。其謀逆之事,臣實不知。”
沒有對孫承宗的解釋輕輕放過,朱由檢又問道:
“馬世龍是怎麼回事?”
“他和劉詔、閻鳴泰兩人,到底是什麼關係?”
孫承宗道:
“馬世龍柳河之失,臣即劾奏,何敢一毫偏私?”
“他和劉詔、閻鳴泰的關係,臣實沒有耳聞。”
朱由檢緊盯著孫承宗,繼續逼問道:
“有人說柳河之敗後,止存兵五萬八千。”
“朝廷可是一直按十四萬兵馬,給遼東發放餉銀。”
“所以遼東兵馬,到底還有多少?”
這個問題更是嚴重,孫承宗道:
“臣在遼東之時,原額官兵一十三萬四千四百三十三員名,汰過一萬七千三百四十七員名,留下官兵一十一萬七千八十六員名。”
“馬世龍柳河之失,折損二將,損兵數百,實不知‘止存兵五萬八千’之說緣何而來?”
“遼東現有兵馬多少,臣實不知。”
朱由檢也不信柳河之敗損兵數萬,否則這場戰鬥在後世就不會默默無聞了——
損兵數萬人的大敗,足以影響整個遼東戰局。放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默默無聞。
再加上遼東一直是按十四萬人發放餉銀,朱由檢把柳河之敗輕輕放過,轉向毛文龍道:
“馬世龍柳河戰敗有過,念在他出身武舉,起復為東江護軍都尉。”
“毛總兵,你能和他配合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