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遷移遼東將門(第3頁)
“朕也不虧待他們,就按當前的市價,給他們置換土地。”
這話說著好聽,但是所有的大臣都知道,官員的養廉田明面上就那些,但是實際佔據的卻遠遠超過。甚至有不少屯田,都被他們侵佔。
想著遼東將領建造的大宅,還有他們霸佔的田地,孫承宗知道這件事很難。但是不把他們遷過來,又沒法解決軍屯的問題。
遼東糧食自給這件事,自然無法實現。
想到剛剛的保證,孫承宗只能痛下決心,向皇帝道:
“臣到遼東,定會勸遼東將領遷居,讓他們遷到內地。”
習慣了孫承宗說話留著餘地,朱由檢聽他沒有反對,就知道這件事情可行——
遼東將門的實力,不足以反對朝廷。
所以朱由檢當即說道:
“不是勸說,是命令。”
“所有在遼東的參將以上將領,家人和田宅都必須在內地。”
“內地沒有田宅的,朕會視其功績酌情賜予。”
“他們也可以申請置換,把遼東的田宅獻上來,換成內地田宅。”
“總之,不能讓將領的家人在前線擔驚受怕,也不能讓他們的田宅在前線蒙受損失。所有將領的家人和田宅,都要遷到內地。”
話裡話外的意思,其實就是不讓他們在關外安家,必須把家人和田宅放在關內。
孫承宗張了張嘴,有心說這樣太難。但是想到皇帝說過的紫閣功臣,知道再難也得幹下去。
解決不了遼東將門,就無法為軍屯擴充土地。
軍屯土地擴充不了,就解決不了糧食問題。
解決不了糧食問題,遼東就始終是朝廷的大負擔。
朝廷揹著這個負擔,能勉強維持就不錯了,根本就沒有更多的錢糧去打後金。
不打後金就收復不了遼土,他這個在前線防守的督師,如何能成為紫閣功臣?
可以說,皇帝的話語一層一層說下來,核心意思就只有一個:
讓他對遼東將門下手,逼他們遷居內地。
《孫承宗行狀:
公之東歸也,與高第遇於豐潤,公謂第曰:“長安貴人以我輩為守門,而高居堂奧,說好說惡。今公且為我守門,予且居堂奧觀大經綸也。”
第曰:“賴主上洪福,閣下壯猷,第守而勿失,可幸無罪。”
公笑曰:“公以守而勿失為兼兼乎?予居四年,復九大城、四十五堡,招練精兵十一萬,立車營十二、水營五、火營二、前鋒後勁營八、弓弩火炮手五萬、輕車千、偏廂車一千五百輛、沙唬船六百、馬駝牛騾六萬、甲冑器仗弓矢火藥藺石渠答滷合之數百餘萬。
我進四百里,奴退七百里。西虜受我戎索,東奴不敢過河一步。
招集遼人四十餘萬、遼兵三萬。
兩年屯田五千頃,得十五萬鹽錢稅朋樁入可七萬,採青省十八萬。
公今守四年,再恢四百里,種種倍予所辦,方稱守而勿失。若以予所辦而四年勿失,未為守也。”
第唯唯謝不敏而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