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度量衡調整
第160章 度量衡調整
確定米制之後,公制度量衡就可以確定了。
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公制度量衡的米、千克、升,遠非難以換算的尺、斤、升可比。
分米、立方分米、升、千克的關聯,把長度、容器、輕重這三個度量衡完全聯繫起來,不再是單打獨鬥。
三者關聯之下,哪一個出現偏差,都會影響另外兩者。度量衡從此完全固定,很難發生改變——
像是一尺的長度由秦漢時的二十多釐米增長到三十多釐米,一升的容量相當於秦漢時的五倍,這樣的事以後都不會出現了。
更不會發生“古之一兩今之一錢”的事情,讓藥方劑量產生混亂。
想到這件事情,朱由檢就不知道該怎麼評價。
把太醫院劃入內廷後,朱由檢特意關注了一下,讓太醫院的醫生治療了幾個宮內的病人,考察他們的水平。
但是這些醫生的水平還沒考察出來,朱由檢自己就崩潰了。
因為他看到藥方上的字龍飛鳳舞不說,劑量也是按錢計算。這讓習慣了後世打印藥方和按克抓藥的朱由檢,感到很是無語。
尤其是聽到那些人引用《本草綱目,說是上面寫著“古之一兩,今用一錢”,讓朱由檢更是無語,不知道從何說起。
這些醫生根本不去考證這個說法的由來,有些人根本不學無術,直接把古方的一兩,當做一錢來開。
這讓朱由檢對他們的水平很是懷疑,根本就不需要繼續考察——
首先需要確定重量,讓人把醫書和藥方整理一遍。
這也是朱由檢迫切需要確定公制的原因,關係自己安全。
不能讓醫生連劑量都不確定,隨意用方抓藥。
太醫院治死了那麼多皇帝,要下力氣整頓。
漢唐的度量衡都有辦法確定,因為和錢幣重量有關。
漢朝的五銖錢民間應該有留存,尤其是那些喜歡從地裡找東西的盜墓賊,會挖出來五銖錢。只要確定五銖的重量,就能大概確定漢末三國的兩有多重,用克這個單位,修訂張仲景的醫書。
唐朝的錢就更簡單了,一枚錢幣的重量,大概就是一錢。所以唐朝之後的斤兩變化其實不大,因為鑄造的錢幣重量差不多,斤兩錢的差別當然不會太大。各朝代間的誤差,勉強能夠接受。
只有漢朝,仍在用一兩二十四銖,漢朝斤兩的重量,和大明的差別很大。漢朝醫書的藥方,都要重定劑量。
這件事關係到自己的安危,朱由檢當然很看重。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打算採用新的度量衡。如今以嘉靖牙尺確定米制後,他打算以米制為基礎,確定公制度量衡。
一立方分米容積就是一升,一升水的重量就是一千克。這個水的溫度還要是四度,要用冰水混合物和水的沸點,確定溫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