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167章 東林黨是朋黨還是政黨?

 第167章 東林黨是朋黨還是政黨?

 資政院這個插曲過去後,朱由檢又讓群臣廷推大學士。

 首先就是確定候選人,確定哪些人有資格擔任大學士。

 按照大明慣例,非翰林不入內閣,沒有翰林院經歷的官員,不能成為大學士。

 所以朝堂上禮部出身的官員,被第一批提出,作為大學士候選。

 專督加銜推升的吏部左侍郎楊景辰道:

 “禮部尚書來宗道,禮部左侍郎孟紹虞、禮部右侍郎王祚遠,太常寺卿、添注禮部右侍郎李標。”

 “臣和吏部右侍郎董其昌、戶部專督錢法侍郎徐光啟、刑部右侍郎孔貞運、工部專督大工侍郎溫體仁。”

 “皆是出身翰林院,可以作為大學士候選。”

 這麼多官員都有翰林經歷,可見清貴一系在朝堂的地位。

 可以說,即使沒有內閣,他們在朝堂上也是位高權重,佔據了很多官位。

 朱由檢雖然覺得這些官員沒經過地方歷練,不適合擔任宰輔。但是他如今正在削弱內閣的地位,也沒有把大學士當成宰輔看待。

 所以他沒有改變大學士候選資格的意思,仍舊按照慣例,從翰林院出身的官員中挑選。

 因為之前已經說過從尚書和有擔任尚書資格的大臣中挑選,朱由檢道:

 “禮部尚書來宗道、吏部左侍郎楊景辰、吏部右侍郎董其昌、戶部專督錢法侍郎徐光啟、工部專督大工侍郎溫體仁,列入廷推候選。”

 “南京有哪些官員,可以列入候選?”

 自己的名字被列入,楊景辰心中振奮,回應道:

 “南京禮部尚書韓日纘,南京吏部侍郎林欲楫,皆是出身翰林院。”

 朱由檢當即說道:

 “韓日纘列入候選。”

 “還有哪些人可以起復,列入大學士候選?

 皇帝的要求實在太高,選的都是尚書、或者能擔任尚書的官員。

 群臣選了很久,提出前任禮部尚書孫慎行、王圖、李騰芳、盛以弘,禮部左侍郎何如寵,禮部右侍郎成基命、張鼐,南京吏部右侍郎錢龍錫等人,都是屬於東林黨。

 不是東林黨的,只有禮部尚書薛三省、南京禮部尚書錢象坤、吏部左侍郎鄭以偉等寥寥幾人。

 可以說,當前大明的官員,不是閹黨就是東林黨。在這兩個黨派的傾軋下,中立的官員很少,也難以走上高位。

 見到這麼多人屬於東林黨,朱由檢沒有將他們整體起復,而是一一考察。

 經過今天的事情,他已經下決心分化文官集團,不讓他們形成整體意志。在士人中聲望很高、有可能整合文官集團的東林黨,自然被他防備。

 對東林黨人朱由檢只打算單個起復,讓他們威脅被留用的閹黨,卻又無法掌控朝堂。

 所以朱由檢打算起復的是能做事的東林黨人,對於積極參與黨爭的東林黨干將,還有那些東林黨核心人員,他是不打算起復的。

 懷著這個想法,朱由檢首先排除了很多東林黨人推薦的孫慎行。因為這個人是紅丸案的發起者,如今被謫戍寧夏邊衛。

 朱由檢雖然打算為移宮案翻案,但是對紅丸案和梃擊案,還沒有決定如何處理。在紅丸案被重新定性前,這樣的人不適合起復。

 以孫慎行正在被問罪為由,朱由檢沒有起復他。但是為了顯示自己寬宏,朱由檢赦免了孫慎行的遣戍,讓他回京待審。

 然後是王圖,這個人和葉向高一樣,已經在家中過世了。只是消息還沒有傳到朝廷,很多官員不知。

 已經去世的人,如何能夠被起復?所以這個人的名字,同樣也被劃掉。

 接連聽到兩位東林黨大臣去世,這讓朱由檢感慨,東林黨的核心真的快死完了。這個聲名赫赫的黨派,遠沒有以前的聲威。

 作為萬曆天啟年間黨爭的主力,東林黨在後世一些人看來不是黨派,甚至提出了“東林非黨論”,認為它沒有嚴密的組織體系,稱不上現代政黨。

 但在朱由檢看來,東林黨別管是不是後世定義的政黨,它都明顯是黨派,不但有相對統一的政治理念,還有排斥異己的政治行為。這個黨派的口號非常光明正大,吸引了不少士人加入。在黨同伐異方面做過的事情也不少,完全是一個政治集團,有光明也有黑暗。

 甚至,在在認真分析東林黨後,朱由檢發現它的理念和組織非常接近後世的政黨。這是一個介於朋黨和政黨之間,轉型中的黨派。

 當前東林黨的人員,大多是那些志同道合的東林黨骨幹,通過私人關係聯繫起來的。和傳統朋黨非常相似,卻通過共同的理念,超越了地域觀念。

 所以東林黨要比傳統朋黨強得多,它用共同理念超越地域觀念,聯合了更多的人。把以地域劃分的齊黨、楚黨、浙黨打得潰不成軍,逼得一部分人依附魏忠賢,組成同樣超越地域的閹黨,用不講規矩的非正常手段,把東林黨打倒。

 在這個黨爭過程中,東林黨損失慘重。北直隸的趙南星、孫承宗,南直隸的高攀龍、左光斗、繆昌期、顧大章、孫慎行、錢謙益,浙江的朱國禎、魏大中、黃尊素,江西的鄒元標、劉一燝、李邦華,福建的葉向高,河南的喬允升,山東的劉策,山西的韓爌,陝西的馮從吾、王之寀、王圖,湖廣的周嘉謨、楊漣……

 這些人或是被殺、或是問罪、或是革職、或是削籍,直接打斷了東林黨在各地的發展。把有可能發展出地方支部的東林黨,打得七零八落。

 而且在閹黨塑造的恐怖氛圍下,很少有新人加入東林黨。可以說東林黨的發展勢頭已經被攔腰截斷,再不是以前那個一呼百應、在大明各地都有人附和的東林黨。

 同時,在這些骨幹死亡後,東林黨脫胎於朋黨、組織不完善的缺點也體現出來。

 尤其是顧憲成、高攀龍、葉向高這些東林黨核心人員的死亡,讓很多通過他們形成的關係,再也形不成體系。東林黨已經變得鬆散,沒有人能整合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