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179章 工業發展的難度(第3頁)
呂圖南出身泉州,對海外的事情有些瞭解,也知道活字印刷術的缺點,說道:
“泰西使用的拉丁字母,只有二十六個。”
“大明文字卻有數萬,而且還有避諱而來的缺筆字、為人名新造的文字。”
“雕版可以直接雕刻,活字卻無法隨意增加,檢字也不方便。”
“用活字不如用雕版,可以直接雕出來。”
漢字的歷史實在太古老,文字也是太多。而且除了正規文字之外,還有異體字、缺筆字等等,甚至還有新造的文字,在印刷時都要考慮進去。
例如,按照太祖朱元璋規定的起名辦法,皇室子孫要起雙字名,第一個字是字輩,這個他已經確定了。下一個字取五行偏旁,以火、土、金、水、木為序。
宗室繁衍數百年,同一輩分的人不知凡幾。為了減少重名,就有很多文字加上五行偏旁被造出來。
這些人還有地位,不能把他們的名字印錯。所以一套活字,通常需要幾萬個字模。如果印刷的字數多,需要幾十萬個。
而且這些字模除了印刷他們的名字外,平時只能放著吃灰,再無其它用處。增加的成本實在太多,檢字難度也大。
聽著呂圖南說的這些理由,朱由檢心中決定改變太祖定的起名制度,同時也認識到在農業社會推動工業化的難度。
大明基礎很好的印刷工業就這麼難,其它工業門類就更難了。其中遇到的問題,都需要他解決。
想著後世的解決辦法,朱由檢知道那時通用的是簡體字。簡體字有個正式稱呼,那就是規範字。推廣它的口號,就是“請寫規範字”。
在大明照搬後世的簡體字很難,但是規範漢字,卻很有必要。
這是印刷工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以後普及教育的要求。
所以朱由檢道:
“朕有意編纂一部字典,方便讀書人學習文字。”
“召集在文字上有造詣的碩儒進京,在翰林院編纂字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