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北斗 作品
第251章 江南文人的變化(第3頁)
尤其是張溥等人,成立應社的初衷,就是為了應試,相互在社裡學習五經。
結果今年鄉試,張採考取了舉人,張溥、楊廷樞等人都未中舉。明年進士擴招,也和他們無關。
今天,他們作為名士受邀參加聚會,在一眾舉人中間,著實有些尷尬。
但是文震孟的面子,他們又不能不給。尤其是張溥剛寫了《五人墓碑記》,稱讚文震孟和他的外甥姚希孟為“賢士大夫”,怎麼能不來參加聚會?
只能強顏歡笑作為陪襯,內心五味雜陳地看著那些不知名的老舉人,在聚會上高談闊論。
張溥出身官宦門第,但他母親是婢妾,在家中多受屈辱。十五歲父亡之後,便奉母別居西郊,讀書極為刻苦。
他所居的陋室,自稱為“七錄齋”,意思是讀過的書必手抄七次、然後焚燬。握筆的手指掌成繭,知道的人都很欽佩。
也因為此,復社雖是楊廷樞發起,他卻逐步佔據主導,深為應社諸兄弟信任。